國債ETF可長期看好
恒指昨日跌13點,收報17,444點,成交金額849億元。美股周三晚嘗試反彈但無功而回,港股則見資金流向地產房託股等減息受惠股。A股三大指數齊升,但最搶眼的是30年期國債ETF再創新高,國債ETF是可以長期看好的。
美股嘗試反彈但買盤力量一般,等待周五就業數據是一個因素,而債市對經濟似乎頗為審慎,亦可能影響了資金流入股市的意欲。美國10年期債息連續兩日大跌,即使未跌破8月5日的3.667厘低位,但亦反映資金對經濟看法偏保守。綜合來看,美國經濟確實放緩,若是「軟着陸」,10年債息較合理水平是介乎3.5厘至4.2厘,偏上限或下限看市場氛圍。一旦跌破3.5厘,會是一個「硬着陸」的信號。
買地產股成功博反彈 可候高分段獲利
本地地產股連日下跌後反彈,恒指昨日10隻表現最佳的成分股中,當中5隻是本地產股和領展(0823)。本港樓市基本因素是有問題的,但這也不能抹殺減息有利樓市這個效應。現在按息是4.1厘左右,中原城市租金回報率已升至3.22厘,仲量聯行昨日發表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更指A類小型單位6月份回報率達到3.4厘。
若年底前美息能下調1厘,本港按息應可降低半厘。屆時定期存款利率也會下調,買樓收租的吸引力會相對上升。9月聯儲局開始減息後,潛在買家或會擔心遲買會貴而入市,有機會出現小陽春的。若昨日如本欄所言買入地產股成功博反彈,可候高分段獲利,若能突破上周高位再算。
但亦要留意,減息雖利好,但本港樓市除了供過於求外,一個更大隱憂是失業率可能會走高。中國經濟之差可說前所未見,設局已有點像金融海嘯前的美國般陷入螺旋式下滑,近期開始連國企和地方政府也似乎出現流動性問題。本港失業率仍在低位,與移民潮走了20萬至30萬中產有關,但今天的香港只背靠祖國,零售市道已感受到內地的寒冬,若中國經濟沒有太大變化,本港失業率遲早也會走高。一旦3萬宗負資產加上失業率走高,便會有更多斷供個案,這可能才是樓市的至暗時刻。當然,希望這不會成真。
彭博周三收市後再報道內地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內容更詳細,已包括減多少、步驟如何,不在此述。市場反應卻跟上周五有明顯分別,當時是反射性地炒內房、商品,昨日基本上沒什麼反應,例如玻璃期貨進一步下跌,黑色商品也全跌。取而代之的是債券強勢向上,30年期國債ETF(511090)再創上市新高。
工銀南方國債ETF勝在持續升
彭博短時間內兩次報道,就算內容未必準確,但減存量房貸應該是真的了。券商也開始推算對銀行盈利的影響,摩通就估明年盈利會因而減少9%。重點是四大國有銀行中,工行(1398)、中行(3988)和農行(1288)第2季度淨息差已跌穿1.5厘,交行(3328)更低至1.29厘。若存量房貨利率下調,哪怕只拖低5點至10點子的息差,對盈利也有致命的打擊,減長期定存利率也幫助不了多少。銀行的出路,很可能就是加大配置長期債券,例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尚有2.11厘,30年國債收益率有2.34厘。
港股也有不少中國國債ETF,但多數都規模少、買賣兩閒,但走勢也是跟隨債價走高。以規模計,工銀南方國債ETF(3199)超過50億元,是同業中較大的,利率不及美債高,但就勝在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