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與目標折讓幅度 視作超買超賣信號
港股受外圍股市拖累,特別是周期股及科技股捱沽。有編算指數的公司從「由下而上」的角度估算恒指目標22,600點,若以此捕捉市場重估要留意細節。
市場擔心美國經濟放緩,VIX飈升,日韓台主要股指跌3%至4.5%。內地A股滬深300跌0.65%續創階段新低,港股也難免有沽壓但低位有承接。恒指早市低開後跌至17,333點反彈,收報17,457點,跌1.1%;大市成交額回升至970億元,略高於20天線平均,跌市刺激資金入市意欲。周期股及科技硬件股跟隨外圍受壓。《明報》港股數據庫追蹤行業,金屬及礦石跌逾3%,能源及相關跌2.4%,航運物流跌1.4%;科技器材亦跌1.8%。不過,市况不太差,部分高啤打行業靠穩,汽車及相關升0.2%,醫藥保健僅跌0.4%。恒指微輕失守17,500點,短線能否回穩要視乎外圍表現。
假設成分股同步升抵目標價 忽略周期不同
日前有指數公司發表網誌,將恒指成分股的股價與彭博綜合券商的平均目標價相比,計算各成分股潛在升幅及經加權後,推測恒指有26%潛在上升空間及目標約22,600點;同時將恒指和恒指目標差距與歷史平均值相比以顯示當前更樂觀。首先留意,從成分股的目標推算恒指目標,當中有一前設,就是成分股同步升抵目標價,也即是忽略成分股之間升跌周期性不同。
投資市場經常出現板塊輪動,當部分投資主題熱炒或強勢,部分可能被忽略及呈弱勢,最常見風險胃納高漲,高啤打股追捧,防守股被冷待。個股表現參差,也會出現與目標存在重大差距,以今年以來(截至9月3日)表現最好及最差(撇除息率回報)藍籌股宏橋(1378)及藥明生物(2269)為例,過去一年宏橋目標價平均高出股價28%,1個標準化為18%;藥明生物目標高出股價85%,1個標準化34%。因此,要所有成分股同步達到目標價,繼而令恒指達標,概率甚低之餘,也缺乏長期指標性。
目標不斷修訂 出現「見風使舵」情况
此外,若將恒指與目標對比,近5年恒指較目標折讓7%至43%不等,但若恒指與一年前指數目標對比,以反映指數目標的前瞻性,兩者差距擴大至溢價1%至折讓56%不等,參考作用更低。事實上,從肉眼顯而易見,反過來是恒指對目標有指引作用,當指數高位回落一段時間後,目標亦從高位回落,指數低位回升,稍後目標亦回升。其實這不難理解,目標隨市况變化不斷修訂,因此出現「見風使舵」情况。從股份目標價預測未來價位,已經可能錯得很,再從一堆誤差去推測恒指目標,更是霧裏看花。更有效利用指標目標,可能是將其視作短期超買或超賣信號。近5年恒指相對目標大部分時間折讓介乎一成至三成半,可視折讓一成超買、三成半為超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