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低空經濟興起 大灣區具先發優勢

[2024.03.17] 發表

內地視低空經濟為新增長引擎,如今高層定調,更有望催生萬億規模產業。相較而言,大灣區在低空經濟領域有先發優勢,亦是一個重要增長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低空經濟」這一概念寫入其中。所謂低空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經濟形態,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

就內地城市經驗看,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廣,具備較強產業輻射力。比如「低空+物流」是當前商業應用最廣泛、最可能大規模落地的場景。相比傳統物流,無人機配送更高效便捷,節約人力成本,安全隱患少。「低空+旅遊」作為新形式,可豐富遊客旅遊體驗,有望率先推出。此外,低空科技可響應公共服務需求,在應急救援、醫療救護、通訊中繼、環境監測等場景均有重要應用。

全球範圍內多方正積極探索培育低空經濟,但內地另有一獨特優勢。行內認為飛行器和汽車產業鏈高度契合,內地在飛機、汽車等領域產業鏈積澱厚,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利於形成規模和產業化優勢。着眼低空經濟,內地企業早有佈局。儘管暫未上市,但小鵬、廣汽、吉利等車企均發布了飛行汽車產品,提前卡位。大疆無人機廣泛應用於航拍,美團在部分城市已開通無人機送外賣。

各地方政府也瞄準其中機遇。今年地方兩會,廣東、四川、安徽等多省市均表示積極探索發展低空經濟。四川直接強調,支持有人機無人機、軍用民用、國企民企一起上。

相較而言,大灣區在低空經濟領域有先發優勢。深圳、廣州已有成規模無人機產業鏈,擁有大疆等一眾實力強勁的鏈上企業,這種集聚效應有利於降低企業製造成本,形成相互協作集群。此外,珠海作為「雙航展」之城的平台優勢也為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積累經驗。

對粵港澳大灣區而言,低空經濟無疑是一個重要增長點。完善的產業體系與獨特區位優勢,加之豐富的應用場景,大灣區未來有望打造出世界級低空產業都市群。不過,相比地面道路,低空中的「路」看不見摸不着,管理難度更大。除了隱私保護問題,還面臨因城市人流密集、地形複雜帶來的安全問題等。此外,低空經濟產業化過程需多方配合,涉及政策法規、空域管理、基礎建設方方面面,在規劃過程中更應加強互聯互通、標準統一,確保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