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忍加沙血腥 華府內部民主黨人現反彈
撐以立場損票源 拜登踩綱線迎明年大選

[2023.11.24] 發表
在美國洛杉磯,周一有民主黨籌款活動場外遇上支持加沙巴人的示威,示威者在路邊淋假血,迫使與會賓客要「涉血而行」入場。(路透社)
保羅
特萊布

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將近7周,美國作為以色列傳統上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中東地區最重要的介入者,處境愈見尷尬。拜登政府偏向以色列的政策雖然符合一貫華府政策方向,但以軍在加沙的血腥攻勢,不但令美國面臨外交窘境,更令政府內部和民主黨都出現不少分歧,甚至進一步影響拜登爭取明年大選連任的勝算。鑑於拜登及共和黨目前看來最有機會出線的前總統特朗普在不少外交議題上觀點大相逕庭,美國政治走向勢將牽引地緣局勢發展。

距離哈馬斯突襲不過11天,華府內部分歧上月18日首度曝光,在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局任職國會與公共事務主任的保羅(Josh Paul)發表驚人的公開辭職信,表明不滿拜登政府「盲目支持」以色列,持續「向以色列提供致命武器」。保羅當時坦言,自己從靈魂深處相信,以方採取的回應、美國對以方回應和佔領巴人土地現狀的支持,只會導致以巴人民受到「更多和更深的痛苦」,這不符合美國長遠利益。

據Politico雜誌版報道,保羅在國務院任職逾11年,工作重點是處理美國對外國的武器轉移,即使他見證華府向許多麻煩政權輸送武器,仍相信自己有份協助的系統不會出現輕率過火行徑。保羅接受訪問時坦言外界對其辭職信的回饋是「一面倒地偏向正面」,對此感到驚奇和感動,並解釋自己不滿的是有關援以軍售在政府內部完全缺乏真正有效的辯論。

保羅的辭職信只是拜登政府內部反彈的冰山一角。《紐約時報》本月13日引述一名官員報道,至少有3段內部電報透過在越戰期間設立、不對外公開的抗議頻道流傳,要求拜登呼籲加沙「停火」(而非現時官方立場的「暫停」)。報道指頭兩段是開戰首周寄出,國務卿布林肯更親自會見其中一段電報的聯署者,後來又跟近東事務局職員舉行傾聽環節,該部門部分官員質疑華府對以軍造成的平民傷亡過於寬容;第三段則是見報前不久發放。《紐時》翌日再報道,代表40多個政府機構的逾500名政治任命官員和政府職員當天致函拜登,抗議他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發動的戰爭,重申拜登應尋求「停火」。與此同時,布林肯向國務院職員發出電郵,表示了解到內部有不同意現行政策的聲音,「我們有在傾聽:你們所分享的(觀點)會體現於我們的政策和信息」。

進步派抗議對以售武

更令拜登頭痛的是,民主黨內部也因政府立場陷入分裂,許多進步派或穆斯林政治人物和支持者紛紛抗議拜登偏袒以色列的政策,要求他號召停火和停止對以售武。進步派新星、美國史上首名巴勒斯坦裔聯邦眾議員特萊布(Rashida Tlaib)在哈馬斯突襲翌日呼籲「解除種族隔離系統」,指控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製造了「令人窒息、非人化的條件,可導致(巴人)抵抗」。這說法引起政治風暴,在22名民主黨友倒戈下,眾議院本月初通過對她的譴責動議。

另一名穆斯林眾議員奧馬爾(Ilhan Omar)上周四(16日)首度就軍售以色列提出反對議案,嘗試阻止總值3.2億美元的「SPICE系列導引滑翔炸彈套件」軍售案,該款武器已用於圍困加沙。議案獲特萊布等另外5名進步派女將聯合支持。惟進步派內部也有分歧,例如本身是猶太人的桑德斯未有支持停火,惹來其他進步派中人不滿,被迫調整立場,支持要有條件地軍援以色列,但未獲撐以議員支持。桑德斯周三投書《紐時》自辯,堅稱不會放棄同時為巴人帶來公義和為以色列帶來安全的目標。

美國明年舉行大選,倘若流失年輕人、進步派和穆斯林的支持者,拜登連任總統的難度會大增。在重要游離州賓夕法尼亞州,35歲的進步派政治活動人士瓊斯向《金融時報》坦言,拜登政府正失去很多支持者,她指在其負責的動員區域,看到穆斯林美國人正動員確保「拜登以外的任何人」勝選,黑人選民擔心多重國際衝突會影響國內優先事務,自由派猶太人則感到「受傷和受孤立」——她認為許多人因此轉投非傳統政黨。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台周日最新民調顯示,拜登支持度已因以哈戰爭跌至任內新低的40%,其中過半(51%)民主黨支持者認為以色列的加沙軍事行動太過分,另外有近半(49%)民主黨支持者反對給予以色列軍事援助;另外在18歲至34歲受訪選民中,多達70%表示不認同拜登處理以哈戰爭的方式。

NBC上周六引述所獲白宮通訊複製本報道,拜登刻意就中東戰事向親以色列的美國人和親巴勒斯坦的美國人傳達不同信息,前者強調支持以色列對抗「純粹邪惡」的恐怖主義,後者則聚焦於當局在保護加沙平民的工作。NBC承認兩信內容互不牴觸,也未偏離拜登本人政策,但白宮就同一議題製作重點有別的不同版本通訊並不常見,反映拜登在自己政治陣營的親以和親巴聲音之間踩鋼線。

然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專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提醒小心高估以哈戰爭對美國內政影響力,他向本報表示,如果關鍵州份支持巴勒斯坦的進步派或年輕人決定留在家中不投票以作抗議,以軍入侵加沙確有可能間接影響到大選結果,但若非如此,則不大可能會有太大影響。格爾文以1992年美國大選克林頓擊敗老布殊入主白宮為例,提醒不要忘記克林頓時任競選軍師卡維爾創作的「這是經濟問題,笨蛋!」口號。他解釋,經濟、特朗普被起訴、國內民主受威脅以至拜登年齡等內政議題,對美國人來說更重要。明報記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