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國際疫苗所明年進駐港大 長遠吸疫苗企業設廠 孔繁毅:利加快臨H研究
【明報專訊】馬會捐助下,香港大學聯同劍橋大學及國際疫苗研究所(IVI)成立「香港賽馬會環球衛生研究院」全球總部。據本報了解,劍橋大學及IVI明年第二季會率先落戶設於港大醫學院的環球衛生研究院(下稱研究院)並成立實驗室,引入技術,減低疫苗生產成本,長遠有助吸引疫苗企業在港設廠。港大學者孔繁毅認為若本港能設立疫苗生產線,有助加快臨H研究。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馬會撥捐30億元,支持政府為可能出現的新發傳染病做準備,部分捐款撥予港大與劍橋、IVI成立環球衛生研究院。
研技術轉化 不開發疫苗
IVI於1990年代成立,工作包括疫苗開發、優化生產過程以供量產及轉移技術至廠商,讓廠商可將疫苗商業化,旨在為全球提供安全、有效及可負擔的疫苗。有份參與籌備的消息人士稱,港大醫學院將騰出現有設施空間,讓研究院先設立臨時實驗室供劍橋及IVI專家進駐,料明年第二季啟用。研究院不會開發新疫苗,主力集中下游研發階段,引入技術將現有疫苗如霍亂疫苗等做技術轉化(translational vaccine technology),提供更廉價、能量產的疫苗。
消息人士解釋,研究院的研發會吸引疫苗企業在港設廠,完善生物科技產業鏈,預料可打入大灣區疫苗市場。惟研究院不會擔當疫苗生產角色,尋覓廠家責任落於政府身上。
將建新大樓 供研究院用
消息人士表示,港大選址於醫學院毗鄰擬建大樓,長遠供研究院總部及實驗室之用。翻查資料,港大醫學院將於沙宣道3號以東一段綠化斜坡興建新教學大樓,料2028年第四季啟用。新大樓用地面積約1.74萬平方米,將提供細胞治療實驗室等新科研設施。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講座教授孔繁毅稱,港大醫學院現有病毒與疫苗研發中心,集中開發新疫苗的臨H研究,與研究院定位不盡相同。他認為疫苗開發最需要本地生產線,冀毋須依賴內地或海外廠商,除可加快研究速度,亦可在本地大量生產疫苗;又稱即使研究院研發的疫苗無法在港生產,有關研究對全球而言也是好事。
惟孔關注全球於新冠疫情後疫苗需求減少,廠商未必願投放大量資源在疫苗開發和生產,或會轉投腫瘤、糖尿或心臟藥物研發,建議政府小心挑選廠商在港設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