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迷因:台北的日與夜
【明報專訊】一、晚安
晚上10時多,鑽入林森北路的小巷,精緻的招牌掛滿小巷的兩旁。台北中山區一帶日本餐廳和日式酒吧林立,串流平台Netflix的劇集《華燈初上》把這堶奐s塑造為旅遊熱點。然而,這晚感覺有點冷清,招牌下看不見準備喝醉的男女,只有我們剛下飛機、帶茠襯{子的香港遊客在尋覓還未打烊的餐廳。
敞開餐廳的門,一個客人都沒有,是已經過了吃飯的時間?還是經濟不好?我們猶豫是否入內的時候,一名中年女侍應以親切的口硠w迎我們,她語氣輕鬆地說魚生已經賣光了,但其他食物還有。不知為何,我為魚生賣光這消息感到高興,好像放下心頭大石。
在靜靜的氣氛下,我們只簡單點了串燒拼盤和炒飯,內心有荂u阻人收工」的壓力,咀嚼的速度也加快了。當我再添清酒時,那全店唯一的女侍應問我們是否來旅行?我說是來看楊德昌的展覽。她點一點頭便走開,好像準備下班的樣子。然而,當我們結帳時,她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們,她剛才查了一下楊德昌的展覽資料,原來這一兩天展覽要結束了。這一刻我明白到吃飯時的壓力,只是來自我們習慣了在香港用膳的經驗,女侍應其實很希望與我們交流,討論一下楊德昌的電影,一點也不急於下班。我從未試過在快要打烊的餐廳,遇上這樣讓人舒服的節奏。我想,我或者會在楊德昌的展覽再碰上她。
二、早晨
第二天,我約了朋友在大同區一帶吃早午餐(brunch),本來想去的餐廳竟然在星期六例休(香港大概是沒有可能發生的),我們只好四處逛逛,再一次尋覓餐廳。當我在轉角的店舖,看到掛在牆上那油漬斑斑的餐牌時,簡直覺得自己遇上了久別重逢的朋友。
這是台灣人口中的「早餐店」,每天一早便開門,方便學生上學時買點什麼吃,中午過後便關門,很難在香港找到類似店舖相比。舊式的早餐店多是賣豆漿、飯糰等,但這間早餐店走的路線不一樣,不光有西式食品,更有港式,非常混雜。餐牌顯示漢堡包有18種,包括充滿創意的「肉鬆蛋漢堡」、「鱈魚蛋漢堡」,還有一種名叫「總匯蛋漢堡」,光看名字已經覺得很有趣味!三文治有22種,我點了最傳統的「火腿蛋三文治」,口味比香港的甜一點,而且麵包是沒有分成兩份的。咖啡種類繁多不用說,最讓人興奮的是,這個街頭巷尾的小店竟然有鴛鴦。我的朋友試了,還是認為比香港甜一點,但味道很好。
這早餐店的座位大多設於店外,跟不少台灣的小店一樣。我們的摺^前面停泊了多部亂七八糟的電單車,後面是路過的行人。我就是喜歡這種帶點舊式、散漫的節奏,讓我能慢慢咀嚼複雜的文化。到台灣旅遊,大家都會逛夜市,但我最愛的是早餐店,覺得這樣開始的一天將會是美好的一天。
註:楊德昌,台灣著名電影導演,於2007年逝世。台北市立美術館於7月至10月期間舉辦「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將他的電影世界帶入美術館展陳。
■黃淑嫻
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香港作家
文、圖:黃淑嫻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