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指「免遣返聲請」者多非來自戰區 倡轉移第三地
【明報專訊】今年《施政報告》就加快處理免遣返保護申請提出4項措施,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李浩然昨日發表「近年由免遣返聲請者引發的社會問題研究」,稱聲請者的國籍分佈大多屬非戰區或災區國家,不少人申請被拒後藉司法程序留港,質疑他們目的是企圖在港「打黑工」。報告列出5項建議,包括轉移聲請者至第三地、建設半開放式營地及允許有條件工作。有處理聲請者個案的律師表示,以是否戰區國家釐定聲請資格不合理。
李浩然引述保安局提交的立法會文件表示,截至去年底有近14,900名聲請者在港居留,人數最多的首3個來源地為越南、印尼及巴基斯坦。翻查該文件,近半聲請者來自上述3國。報告稱,不少申請人被拒後,透過司法覆核等程序留港,指2014至2022年間獲確立成功申請的比率平均僅1.3%,質疑有關聲請者真正目的是在港「打黑工」。
稱多人被拒申請仍留港 質疑打黑工
報告參考英國、澳洲等地提出5項建議,包括在尋求庇護者申請期間轉移第三地、興建半開放式營地、允許有條件工作換取生活物資等。李浩然表示,現時約一半來港聲請者經內地到港,建議政府與內地商討方案。至於允許有條件工作,李強調並非期望黑工「浮上^面」,而聲請者換取的是生活物資,非金錢。
律師:以「來自戰區」定資格不合理
處理聲請個案的帝理律師行律師張雨湄表示,以是否來自戰爭區國家劃分聲請資格並不合理,屬刻板印象。她引述入境處數據稱,至今獲確立最多的聲請個案來自巴基斯坦,她亦曾處理於當地遭宗教迫害的個案。至於半開放式營地建議,她憂慮與過往的越南難民營類近,或造成「人權倒退」,令聲請者與本地社群更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