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內地教員增14% 首超本地 上學年商管科51%比例最高 學者憂不諳港情缺本土研究
【明報專訊】8間資助大學「中國內地」背景教學人員近年持續增加,教資會回覆本報查詢稱,2022/23學年八大內地學者按年增加14%,人數是自2017/18學年有資料以來首次超越本地教員。各學科中「商科和管理科」的內地教員比例最高,達51%。有商科學者憂慮長遠比例失衡,認為現時本地教員僅佔少數,大部分學者不諳本地社會情G,缺乏解決本港經濟和金融問題的研究。
內地增至35% 本地減至33%
本報記者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查詢八大教員最新國籍資料,教資會回覆,2022/23學年八大內地教員共1815人,較2021/22學年的1592人增加14%;同期本地教員由1722人減至1670人,其他地區教員人數則未有明顯變化(見圖1)。按比例計,內地學者增至35%,本地學者則跌至33%,是教資會自2017/18學年統計八大教員國籍以來,內地教員首次多於本地教員。
綜觀各學科,「商科和管理科」的內地教員比例最高,是內地學者唯一佔比過半的學科,實際人數由2021/22學年的327增至2022/23學年的374,增幅14%。至於按年增幅最多為「醫科、牙科和護理科」,由2021/22學年的140人增加24%至2022/23學年的173人;該科本地學者上學年共372人,整體仍佔過半數(見圖3)。
麥萃才:教資撥款重國際期刊出版 研本地「無分加浪費時間」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內地人到海外留學多數投身STEM及商科,海歸學者眾多、學術水平高,本港大學聘請較多內地教員是自然現象。他強調,大學排名受教員背景多元化與否影響,校方並無誘因刻意聘請單一國籍學者;又指教資會撥款茩城篕痟薔Z出版論文能力,「遊戲規則」令撰寫論文能力高的內地學者在招聘時佔優,本地學者在商科僅佔少數,舉例自己幾乎是唯一在其學系教金融的香港人。
不過麥萃才指出,現時商科學者大部分非本地人,不諳本地社會情G,既不擅長亦無動力研究本港經濟和金融問題。麥舉例,研究樓市應否撤辣有助解決本地深層次矛盾,惟成果不可能刊登在國際期刊,「無分數加,還要浪費時間」。他說,政府近年撥款更重視研究的本地應用,冀長遠大學招聘能達至平衡,同時容納擅於教學、本地研究、國際研究的各類學者,「不應用一把尺去量度」。
指內地學者赴歐美困難轉來港
李兆波憂長遠失衡損國際化排名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受中美角力影響,內地學者赴歐美簽證有困難,部分人擔心遭歧視,反觀本港大學排名高、待遇理想,加上毗鄰內地,令不少海歸學者選擇來港。他又說,今屆政府推出搶人才措施,香港本身稅率低,亦有助吸引更多內地學者落戶本港。
李兆波認為內地學者學術表現優秀和勤力,有助提升研究水平,但憂慮長遠教員背景失衡,影響本港大學在國際化範疇的排名。他指近年全球均爭奪人才,身邊有本地及海外學者轉到新加坡發展,因當地大學薪酬與香港相近,惟政治較穩定、居住環境更佳。李認為,本港大學要吸引與內地學者水平相近的海外學者有難度,因而聘請較多海歸學者。
明報記者 鄭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