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手札:瓜果的姿態
【明報專訊】2021年春,筆者成立了實驗農場「隱山」(Farm In-situ)。此後一些罕見、鮮有人栽種又稀少古怪的植物,便經常在農田中出現。充滿好奇心的我,渴望理解各種植物的整個生命周期;由種子發芽、植株成長到開花結果,就像人生的不同階段,皆值得細味。在面積只有一斗(約7000平方呎)的「隱山」,倒也種了不少招牌農作物。
自然界中,植物是具生命力又多樣的類別。若要區分植物,可從它們的形態和生長習性入手,4種主要植物類型分別為草本、灌木、喬木和攀藤植物。
春天是草本植物的季節,港人常吃的葉菜如椰菜、生菜、菜心等均屬草本植物,它們由葉子和莖組成,一般長得矮小,生長速度快,但壽命較短。田中所栽種的食用花如三色堇、月見草、波斯菊等也在春季迎來爆發期。在春風吹拂的季節裏,林林總總的花朵為田畦帶來瑰麗的色彩。
春去夏來,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高溫多雨的環境,造就攀藤植物的世界。攀藤植物是特殊的,它們的莖較軟弱(我們總是調侃它們「無腰骨」),通常無法獨立支撐,所以使用捲曲的葉子或莖來攀附其他物體,才能向上生長,爭取向陽的位置。
瓜果接受烈陽與雨水的洗禮,快速生長,使得農田在夏日變成「瓜瓜世界」。我們適時種了攀藤類的合掌瓜、冬瓜、節瓜,還有去年備受好評的四角豆及夜香花。當然,在夏天種植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對於有機農場而言。「隱山」屬於以生態教育為主題的農場,我們連有機除蟲劑都少用,田裏的蟲蟲可謂「五花八門」,從日夜吃瓜葉的小甲蟲黃守瓜,到破壞力驚人的蝽象,抑或是「大大隻」、口器強勁能咬破樹枝的天牛,在小田內皆隨處可見。
秋冬是果樹的天下。相比於弱不禁風的草本植物,灌木與喬木擁有木質化的枝幹,感覺較堅強。當中灌木生得較矮且更為繁密,喬木則常有一枝明顯主幹,就是大眾定義中「樹」的模樣了。「隱山」種了很多檸檬樹,品種為「香水檸檬」,產出的檸檬皮稍厚但極香,而且個頭大,比市售的西檸體積大約50%。真正樹上熟的檸檬,芳香多汁,最適合製作甜點及醃漬成蜜糖檸檬。
芸香科的檸檬樹上常有昆蟲「光顧」,果樹開花時常提供大量蜜源,蜜蜂總是嗡嗡賣力地在清香的花朵上採集甜美花蜜,從日出做到日落。你也可發現鳳蝶的毛蟲住在樹上,那些樣子可愛的青色肥蟲,滋味地嚼着帶有檸檬香氣的樹葉。有些農夫非要除蟲不可,但我想既然葉子那樣茂密,樹又長得高大,就不介意跟周圍的生物「分享」了。
後記
這是本學期最後一期「自然手札」。我忽然想起曾為「上水文學散步」的莘莘學子寫下一首詩〈綠葉說書人〉,也寄此欄送給大家:
上水潺潺,石上清涼,
鬱鬱翠綠的人工河床草原上,
牛群漫步,來回覓食,
咀嚼著葉子鮮嫩多汁的神奇,
反芻回憶中的細緻甜美。
野草、樹木,在雨後萌發生長,
大自然的韻律在此展開。
30頭牛、30位孩子,
走過光影碎細的甬道
猛禽在上空緩慢地盤旋,
鸕鶿潛游、
白鷺在水邊沉思。
孩子們在科技中成長,
但說書人仍在講述著故事。
他們或站或蹲,
一列直線,
或是圍成半圓形 。
孩子們可曾認識番薯的葉是什麼模樣?
它們的地下莖經常與污泥纏繞,
卻能在泥塵的苦澀中,
練就軟糯與香甜。
陽光灼熱,汗水滲透著衣角,
蜻蜓停在果子上,
眼睛注視著生命的脈象。
河水蜿蜒,靜靜地流淌,
光合作用的幽妙,讓葉脈舒伸。
分叉路上,我們各自踏上人生的旅途,
而大自然有時是指南針。
我知有時,
土地不能言說,
植物難以申訴,
只能沉默中落葉或甩皮,
變黃甚至直接枯萎。
未必每一顆萌芽都能安然生長。
到處充滿著城市的框架,
你
在困境中發芽 ,
也能以攀藤植物的姿態逃出,
好奇地邁向天空
如果,
生命之花恰巧在此綻放,
便在當下永恆。
■葉曉文
畫家及作家,曾獲青年文學獎公開組冠軍。喜歡透過繪畫和文字描繪香港自然生態。出版著作包括《尋花》、《尋花2》、《尋牠》、《尋牠2》及《隱山之人in situ》等。2021年於荔枝窩成立有機農場「隱山」。
文、圖:葉曉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