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換腎7年病人:不拒絕內地器官
【明報專訊】對於香港與內地擬建立恆常器官互助機制,有等候換腎約7年的病人認為,有關安排可將兩地未有合適受贈者的器官交叉互助,拯救更多垂危病人,樂見設立機制。他說日後若獲安排移植內地器官亦不會拒絕,「排鼲搹h年,有(器官)點都會要鵅v。他認為或有部分港人因不熟悉內地制度而有疑慮,期望政府推動相關措施時可增加透明度,「畀到幾多得幾多」,例如移植前先向病人交代不涉捐贈者身分的背景資訊,包括器官來源等。
盼增透明 交代器官來源
36歲的陳先生因先天疾病,念小學時已需「洗肚」,2016年開始輪候腎臟移植,2018年改用俗稱「洗血」的洗腎方案。對於兩地擬建立恆常器官互助機制,他認為可將兩地未能配對予當地病人的器官提供一個「好去處」,能挽救更多生命,同時避免浪費器官。
陳說,機制依賴兩地醫護把關,惟部分港人或因未親身體驗過內地醫療系統和法制,難免對內地器官捐贈的發展、透明度抱有疑問。他建議推行互助機制後可增加透明度,例如本地病人獲安排接受內地器官,主治醫生應先向病人交代不涉捐贈者身分的背景資訊等。
彭鴻昌:跨境捐贈非新做法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神聖醫療工作,任何人都應尊重捐贈者無私大愛行為,不論什麼立場,都不應惡意破壞器官捐贈制度。對於有人在網上呼籲他人取消登記,他說許多病人把生命寄託在器官移植上,呼籲「將心比己」。
彭說近年本港與內地器官移植醫療水平已很接近,建議政府多從醫療專業角度向市民解釋,避免誤解;政府應讓市民清楚知道跨境器官捐贈非新做法,過往香港亦曾有器官捐贈台灣,只是現時香港與內地研究設恆常機制,未來只會在港找不到合適病人作移植,才會把相關器官捐贈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