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缺人礙航空復常 業界促輸外勞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後社會步入復常,航空業人手需求大增。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昨表示,估計業界欠缺2.5萬名從業員,導致航班服務及客運量分別只能回復疫前60%及40%。易志明預料隨三跑落成,需額外7萬員工。他形容業界「大聲疾呼」輸入外勞,以確保服務盡快恢復,否則香港或喪失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易志明料欠2.5萬人
三跑竣工另需7萬
易志明昨聯同8名資方代表,包括航空公司、飛機工程公司及地勤設備公司等,促請當局輸入外勞。香港國際機場航空公司委員會主席李俊霆稱,目前平均每間地勤公司欠缺三至四成人手,如今年底航班升降達疫前七成或以上,人手短缺幅度便逾50%,變相加重員工工時與工作,加快人手流失,惡性循環。
易志明表示,聘用外勞費用高於本地員工,聘外勞只是短期措施,業界更傾向聘請本地員工,以鞏固本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航空公司服務商協會主席劉敏儀說,大部分航空服務業公司仍未回復疫前運作,但已要面對沉重營運開支壓力。除人力成本大增,已收到通知機場租金及各項費用將加價。
大昌港龍機場地勤設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嘉欣表示,維修業人手老化,輸入外勞迫在眉睫,每年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供不應求。她促請當局將內地及海外地區輸入外勞作為過渡安排,提供誘因吸引年輕人入行。怡中航空服務集團董事及總經理呂子安表示,疫前公司有2200名員工,目前欠缺400人,年底更要增聘200人。他說輸入外勞可解燃眉之急,穩定勞動力可保障香港長遠發展。
業界稱聘用條件差 難引回巢
至於為何難以回聘疫情期間離職的員工,地勤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偉明表示,因機場聘用條件欠佳,流失的技術人員不願重返,而且各人已在市區工作,通勤時間相對較短。鍾說,期望特區政府簡化輸入外勞政策,讓內地年輕專才到香港機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