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區:珊瑚趣聞多
【明報專訊】尹悅心、馮萌樂及其他參加者從計劃安排的網上專家講座學習珊瑚及海洋保育知識。完成兩堂講座後,兩人更預先備課,將蒐集到的額外資料整合成簡報,在訪問中介紹珊瑚及其重要性。
★「海洋避風港」?
簡報內容豐富,包括珊瑚的養育知識、對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態現况,例如全球暖化使海水溫度上升,使與珊瑚共生的蟲黃藻離開,導致珊瑚白化等,Alan讚道:「我要說的他們已說了大部分。」他補充,珊瑚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讓牠們能在珊瑚礁中躲避敵人和繁殖等,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故被喻為「海中熱帶雨林」。同時,珊瑚礁如防波堤一樣,保護海岸線免受海浪侵蝕。
尹悅心和馮萌樂均十分喜愛珊瑚,尹悅心說珊瑚像避風港,保護海洋生物,維持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同時豐富海產;硬骨珊瑚也能用於人類骨骼移植。馮萌樂則感嘆:「珊瑚真的愈看愈美麗!」他在網上看過相關影片,便忘不了珊瑚的美態,盼潛入海底近距離觀賞珊瑚。計劃將挑選10名表現傑出的學生成為「星級活化珊瑚大使」,於3月參與海洋奇觀浮潛體驗,在水底觀賞真正的珊瑚,馮萌樂希望能成為其中一分子。
★救救珊瑚你有計
蟲黃藻與珊瑚是共生的關係,珊瑚讓蟲黃藻藏身棲息,蟲黃藻透過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氧氣和養分。當珊瑚礁水域受污染,或水溫、鹽度有變,蟲黃藻便會離開,導致珊瑚白化,最後因養分不足餓死。所以,要拯救珊瑚,我們需趁牠剛白化、尚未死亡時,吸引蟲黃藻等共生藻重返珊瑚,辦法之一是把瀕臨死亡的珊瑚碎片種植到珊瑚礁盤人工飼養,待珊瑚生長成熟後放回大海。
另外,當農業殺蟲劑、污水和防曬產品流入海洋,便會危害海洋生態,因此,我們可透過撐傘、穿著長袖衣物等「物理方法」代替使用防曬產品,或採用標明「對珊瑚友好」的防曬產品,以保護珊瑚生態。
★色彩斑斕的「熱帶雨林」
雖然有「海中熱帶雨林」之稱,但珊瑚其實是動物,由珊瑚蟲組成。珊瑚蟲沒有顏色,珊瑚的顏色來自跟珊瑚蟲共生的蟲黃藻,蟲黃藻有不同種類和顏色。Alan說,蟲黃藻大部分偏橙、紅色,是坊間所指的「珊瑚色」,實際上珊瑚也有綠色,甚至黑色。
■知多點
★珊瑚有「毒」!
珊瑚屬刺胞動物門,和水母海葵等同屬一門,有些珊瑚會分泌刺細胞攻擊別種珊瑚,俗稱「燒身」, 意在競爭生長空間及資源。大部分珊瑚的刺細胞比較弱,我們能安全觸摸;但著名的火珊瑚刺細胞有如水母,接觸後會被螫傷,皮膚出現明顯的紅疹或水疱。
■STEAM百科
刺胞動物門
大部分為肉食性,珊瑚、水母、海葵及海鰓均屬於刺胞動物門。珊瑚靠共生的蟲黃藻提供養分,也會透過珊瑚蟲的觸手捕食浮游動物。
■價值觀
做足準備
上課前後,可自行作資料蒐集,預先了解及掌握課堂內容,也能找出不明白之處,以便堂上提出,待老師解答。
文:方綺婷
圖:賴俊傑、相關機構提供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2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