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智」活腦有計
【明報專訊】「認知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惟強弱有別。智活研發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林小軒說:「認知能力是腦部可運用的能力,幫助人們接收資訊,能夠學習、分析,對事理作出判斷。」說話有條理、懂得如何學習、溫習等都是認知能力的表現,而且認知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智活無限」是通過遊戲訓練認知能力的應用程式,有份參與設計的林小軒,以外國研究為參照,整理出六大認知範疇:
1. 記憶力
2. 專注力
3. 執行力
4. 靈活性
5. 視覺空間
6. 語言能力
■玩一玩
認知遊戲
遊戲一:視覺空間
智力題:考考你對視覺空間的認知,試將(圖二)的圓點連成一顆星。
(提示:可摺疊或剪裁紙張)
腦力鍛練
長者最需要提升認知能力,林小軒解釋:「由25歲開始,每年的認知及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均會下降,這是自然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應埋怨長者學習能力、記憶力弱,因這是自然的過程。麻省理工大學神經科學家曾研究人的腦部發展,指普遍20歲為人類學習及認知能力的高峰。
該應用程式可助長者提升認知能力,進而加強自理。林小軒又說,不少小學也採用該程式,「例如對應部分專注力失調孩子的需要來訓練。」譬如像遊戲的訓練,讓學生點出畫面中的昆蟲,訓練專注力。
林小軒說:「認知能力影響生活,如果沒有認知能力,我們說話可能會重複、沒有辦法理解事物的關聯、道理等。」例如明白別人所說、字詞意思等,屬語言能力的認知範疇,至於準確判斷物體形狀、大小、遠近、方位等,則是視覺空間的認知能力表現。
五感到「認知」
林小軒指腦部透過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接收外界資訊,並通過腦部各認知能力整理、分析,形成對事物的認知。
林續稱:「(腦部的能力)就像肌肉,如果它足夠應付生活所需,就不用鍛鍊。但若對生活有影響,例如欠缺基本記憶力、辨識物件能力等,就需針對性和多元化的訓練來提升。」
打機有理
要提升認知能力,可透過訓練。不過,若每天花30分鐘反覆練習,難免感到沉悶,難以持續,林小軒特意設計有如「打機」的應用程式,並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展開為期三年的研究,以了解程式對提升認知能力的成效。
700多名參與研究的長者,整體認知能力均有提升,記憶力更增強19%。那麼花更多時間「打機」會不會更好?林小軒說:「每天30分鐘便足夠,過多的話長遠來說並不會帶來任何幫助。」
■知多點
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導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這疾病會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甚至出現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等病徵。據醫管局資料,70歲或以上長者,每約10名男性及6名女性,各有1人患上此病。
■STEAM百科
乙醯膽鹼
腦部有一種物質稱「乙醯膽鹼」,是神經傳導物質,它幫助傳輸與記憶、學習和溝通等信息予大腦。在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乙醯膽鹼的濃度比健康正常的腦部低。
價值觀
文化傳承
●同理心
●包容
人類隨年齡增長,會漸漸衰老。長者的體能、腦部功能運作較弱是自然的事,理解長者受身體所限,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主動幫忙,或保持耐性和長者相處。
文:鄭惠霞
圖:黃志東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2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