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尋求改善關係 對氣球事件反應克制
專家料中國適度抗議不會對抗
【明報專訊】過去幾天﹐中﹑美之間的雙邊緊張局勢雖然因氣球事件而升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甚至因此推遲了本月初的中國之行,但專家認為,各方反應都相當克制﹐因為中﹑美雙方一直在尋求改善關係。
人們普遍認為,在經歷了動蕩的幾年之後,雙方都渴望穩定關係,拜登政府對緊張局勢演變成衝突持謹慎態度,而習近平則着眼於讓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新冠疫情嚴重衰退後復蘇。
新加坡S. Rajaratnam國際研究學院安全研究員Collin Koh預測,中國將繼續對美國軍事偵察巡邏作出積極回應,但不會升級到對抗。
之前﹐在台灣地區和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地區緊張局勢下,中國軍隊也會積極派戰機跟蹤美國的軍事偵察機。「但在無人機問題上,由於不涉及機組人員,中方可能變得更加難以預測,因為他們認為後果可控。」
美國加州海軍研究生院的安全學者托米(Christopher Twomey)表示,中國的任何回應都是有限的。「我預計他們會適度抗議,但希望在幾個月內掩蓋這一點並恢復高層訪問的進展。」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峰表示,美國官員應停止炒作事件,以確保順利恢復他們早先要求北京進行的正常交流。
「希望兩國政府盡快翻過這一頁,讓中美關係回到機制化的溝通對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