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清零難續 歡迎華放寬 信港已汲第五波教訓
【明報專訊】內地上周三宣布「新十條」並逐步放寬防控政策,本港其後亦陸續「鬆綁」防疫安排,周二公布撤銷使用「安心出行」及黃碼安排等。世衛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范克爾克霍夫在上述措施放寬前接受本報專訪,她對於中國有可能調整其防控政策表示歡迎,重申世衛明確指出中國「動態清零」政策難以維持,而世衛一直努力與中國政府合作,令內地調整其疫情防控政策。她指出,世衛並非期望中國有如鐘擺搖晃(pendulum swing)般,一下子便撤銷所有限制,但歡迎中國有自己的放寬步伐。
不期望一下子完全撤限
記者回港後再向世衛查詢對於中國最新放寬防疫政策的看法,世衛發言人表示可根據上周的訪問內容,世衛立場維持不變。
至於本港疫情狀况,范克爾克霍夫表示,她留意到香港曾經歷數波疫情,形容第五波疫情對香港而言是一大挑戰,當時香港新冠患者死亡率上升,尤其集中在長者,但她說,每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都會從每一波疫情汲取教訓,認為港府亦已從中汲取教訓。
樂見彈性調整 疫策不應損人權
被問到現時本港是否有條件放寬口罩令及疫苗通行證等措施,范克爾克霍夫說她未能具體掌握香港情况,但稱世衛會嘗試確保每個政府的政策均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她指應對新冠有不同的防疫措施,例如戴口罩、處理好通風系統、定期檢測確診數字等,而戴口罩是其中一個有效防疫措施,但世衛樂見政府因應疫情狀况而調整措施。她舉例稱,有部分國家重新要求民眾再戴口罩,社區不應對此感到驚訝。
在香港,5歲或以上小童進出處所亦須使用疫苗通,學校亦不允許沒接種疫苗的學童參與課外活動,曾有批評指相關措施損害兒童權益,范克爾克霍夫回應稱,各地政府都曾採用部分強制手段,世衛一直鼓勵政府好好運用政策處理疫情,同時強調政府處理疫情時不應犧牲人權。范克爾克霍夫補充,這是回應各國狀况,非單單回應本港狀况。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