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求助青協按年增3335宗 調查:疫下三成中學生焦慮
【明報專訊】疫情影響學生的學習模式,心理健康面對挑戰。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去年9月至今年8月處理22,780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按年增3335宗,另有9113宗與校園生活相關求助,主要涉及「升學」、「學習技巧」及「校園適應」。調查發現,46.5%受訪中學生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24.2%出現輕度至中度的焦慮傾向,5.4%人有重度焦慮。
青協今年10至11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516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的情緒及求助狀况。結果顯示,9月開學後學生最感困擾的事依次為「功課∕考測繁重」(46.7%)、「學習動力低」(39.4%)及「成績退步」(29.1%)。
青協:料不少學生沒勇氣求助
問卷參考焦慮症自評量表(SAS),以了解青少年焦慮。結果顯示,24.2%受訪者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焦慮傾向,和2018年(15.4%)疫情前相比,增加了8.8個百分點。較常見的焦慮徵狀為「我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45.3%)。受訪者在學校遇到煩惱或不開心時,願意(50.4% )和不願意求助(49.5%)各佔約半。
青協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部分數據反映學生的求助心態尚算正面,但相信學校有不少隱藏自己情緒而沒有勇氣求助的學生,建議他們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後,若情緒困擾仍持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便應盡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