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夫基黔驢技窮窒礙三獅
追求默契抱殘守缺 變招欠奉淘汰賽見真章
說到主觀喜惡,香港球迷追捧的國家隊,英格蘭應該數一數二,反英躉之多同樣數一數二,符合牛頓第三定律,action等如reaction。英軍在今屆世界盃所處的B組,從各隊排名的角度才屬最死亡,卻好像從來無人擔心三獅提早畢業——柏高也沒有,皆因對手的特質有利英軍發揮。問題為教頭修夫基的榆木腦袋,永遠只有action,遇到敵軍臨場變招卻乏reaction,於淘汰賽後段差之毫釐。
修夫基的保守涉及幾個方面,包括重用舊臣、踢法主守和戰術單調,而彼此之間某程度互相扣連。先由踢法出發,選擇側重防務,本身完全沒有錯,畢竟看看近二三十年各項大賽,基本趨勢為憑穩陣得天下,愈近冠軍戰愈多鬥熬場景。方向既定,以修夫基資質,在最多踢七場的短途賽,無謂花太多心思準備戰術微調,寧願集中鍛煉死球配合博亂,生波則信賴鋒將個人質素。於是乎,一次決賽周得得哋,兩次決賽周得得哋,今季歐洲國家聯賽終於露底,碰上攻兵集體低迷而一敗塗地。
馬古尼必然正選 兩門將遭冷待難成長
思路延伸,為追求後防的默契和穩定,後衛與門將盡量不變,甚至可謂抱殘守缺。代表人物當然乃Maguire(哈利馬古尼),哪怕在曼聯屎到不堪入目,依然屬英軍中堅必然正選;幸好「哈密瓜」稱傷避席一陣子後,於紅魔似有起色。其實基爾獲加也又傷又老,在曼城由史東斯填補右閘,這項改造卻不曉得給予修夫基多少參考價值。新生代如守將湯姆利或門神蘭斯達爾,更從未獲真心試用,尤其後者之受冷待,白白放棄提升後場用球能力、添加進攻組織線路的自我完善空間。
推進變化單調限制戰術發揮
推進變化欠奉,自然易遭封殺,陷入無限輪迴:中堅傳給邊衛/翼衛,無去路,回給中堅,轉邊,邊衛/翼衛無去路,回給中堅。當中關鍵乃防中/墮後中場無奈化身最接近的觀眾,被敵方的中高位施壓,徹底排除出傳球選項。大半年前便論及迪格蘭賴斯強於保護防線,惟順暢瓦解逼搶的火候遠有不足;原本期待加雲菲臘斯投效曼城更上一層樓,可惜身體唔爭氣險遭遺忘。目前突破U形地獄的較佳方案是中堅bypass中場,直線送交稍稍退後串連的前鋒,再第一時間彈前予後上的比寧咸(或其他八號),但效果毫無保證。
欠缺冠軍相 走線淪空談
不過,以上分析僅針對擅長壓迫的敵人,伊朗及美國不在此列。伊朗預期維持一貫四人防線泊大巴,英軍中場不虞無法轉身,可望長時間對住前面思考如何入楔,加上邊衛/翼衛的創造力、側擊球員的盤扭,以至哈利卡尼的身體對抗和縮後派牌,俱屬拆解鐵桶的利器。美國於外圍賽狼狽非常,平均質素難言進步,整體結構肯定退步,主攻主守唔湯唔水。英軍踢完兩仗,大概已夠分出線,始與最難應付的威爾斯狗咬狗骨,也只難在恐怕老鼠拉龜而已,悶和冇相干——介意爭首名則另計,但沒條件捧盃,走線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