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生成績覆核成功 DSE增至11狀元 新晉狀元讀法律 探索何謂公義
【明報專訊】兩名原先取得今年中學文憑試(DSE)6科5**的學生,近日就成績上訴覆核成功,晉級成為第10及第11名「狀元」,兩人分別來自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及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兩校均首誕DSE狀元。元朗鄉中狀元俞東晴說,高中時常趁放假到高等法院旁聽,憶述有年紀小的被告捲入運毒案,令她想到被告是否受從眾壓力影響,萌生宣揚法律知識念頭,不希望別人誤墮法網。她希望趁修讀港大與倫敦大學學院(UCL)法律雙學位課程的4年,反思法律如何平衡約束與權力、何謂公義。
元朗鄉中及林護同首誕DSE狀元
俞東晴7月放榜時取得5科5**成績,地理及經濟科獲5*,地理科覆核後升為5**,其後再申請經濟科上訴覆核,近日獲知取得第7個5**。俞現就讀港大與UCL法律雙學位課程,在英國開學逾兩個月的她昨接受本報訪問稱,從小好勝心和自尊心很強,「唔輸得」,凡事據理力爭,小時常與別人爭論,笑言長大後才知曉這叫作「辯論」,亦對講求清晰邏輯思維的律師行業感興趣,高中便趁放假到高院旁聽。
鄉中俞東晴:升學獲助冀返港回饋
俞東晴回想中六籌備升學時,獲由香港留學生組成的「昇普計劃」協助,啟發她留港發展,「有朋友因移民潮走,有人擔憂政治離開,我在這社區成長,受好多人恩惠,也想回饋這裏」。談到對《港區國安法》實施逾兩年的看法,她說近日在法律課上,學習到在社會享受福利,權力同時受約束,「但不同的權力如何受約束?亦引伸到令我思考,國安法有否平衡約束與權力」,希望畢業前找到答案,「正如公義,沒有最公義的定義,希望在學習期間探索,找出怎樣是最貼近公義」。
另一名DSE狀元是來自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的區沛恩,她化學科成績覆核上訴成功,由5*升至5**,現正修讀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生物)。區沛恩昨接受本報訪問稱,從小參與不同資優課程,令她對邏輯思考感興趣,至中三參與國際初級科學奧林匹克培訓,每當接觸不認識的科學範疇,便愈感好玩、具挑戰,進而更有興趣探索及發掘未知。
林護區沛恩:盼研醫藥技術 紓獨居長者困境
當時她亦藉教會活動探訪獨居長者,了解到他們獨自在家面對長期病患,身邊缺乏照顧者,「他們的無奈及痛苦,令我希望循醫療方面研究,如技術及藥物等方向,改善他們的問題」。科研對部分人是遙不可及,區沛恩寄語學生「不要自劃界限,不要在未嘗試前便覺得自己做不到」。她說自己在本地資助中小學成長,透過不同渠道尋找機會,增值自己,例如透過昇普計劃了解更多升學資訊及不同獎學金計劃,而她個人亦取得菲臘親王獎學金。
考評局表示,就2022年文憑試的上訴覆核,分別接獲2宗、1宗及40宗考生就考試異常事件、覆核成績程序及答卷評分提出的上訴覆核申請,情况與往年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