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close-up:虛擬直播主 VTuber
【明報專訊】虛擬科技應用日漸普及,源自日本的虛擬直播主(Virtual YouTuber,又稱VTuber),即創作者以電腦繪製虛擬人物形象,於網上串流平台直播或上載影片。香港亦不乏VTuber身影,米亞MYA是其中之一,她的YouTube訂閱量逾2.4萬,主要直播畫畫、唱歌等;杜映緩(Toby)則是外地VTuber的粉絲。兩人齊齊道出VTuber文化。
■米: VTuber米亞MYA
■杜: VTuber粉絲杜映緩(Toby)
■問:公民學堂
問:你關注VTuber的契機是?
杜:早前YouTube演算法不斷向我推薦VTuber的短片,看後覺得挺有趣,剛好看到說英語為主的日本VTuber,因聽得懂,我開始看他們的直播,其中我最留意的VTuber名叫Ike Eveland,覺得他的服裝設計很美。
問:你會如何支持VTuber?
杜:Ike Eveland有一次直播時翻唱搖滾歌曲,他的「死腔」(咆哮腔)唱法令我非常深刻,當下便確定他是我的「主推」(最支持的對象)。除了買周邊商品外,我也有加入他們的頻道會員,半年來花了約6000元。自從喜歡VTuber後,我花更多時間追看直播,對我來說是放鬆的方式之一,跟朋友聊天也多了話題。
問:為什麼決定做VTuber?
米:從前就覺得當VTuber很有趣,應該蠻適合我。我喜歡各式各類的創作,例如畫畫、製作音樂等,也希望能和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因此決定成為VTuber。
問:你在經營VTuber頻道時,遇過什麼困難?
米:VTuber文化在本地仍未普及,也很少人知道,要令大眾提起興趣實不容易。另外,如想吸引更多觀眾,可能需要找人畫圖及購買相關器材等。我因懂得畫圖,可省去請人畫畫的資金,但在慢慢得到觀眾支持後,亦需提升設備等。
問:你們認為VTuber與現實中的明星或YouTuber有什麼分別?
米:可能有人認為當VTuber不用暴露現實身分,亦可「飾演」成大眾喜愛的形象,比起當明星或YouTuber簡單得多。但實際上觀眾也不是笨蛋,VTuber亦必須真心地與觀眾交流。對我來說,當VTuber跟YouTuber的分別不大,但當VTuber需要一定技術要求。
杜:我曾追韓星,覺得明星與粉絲的距離很大,而VTuber平日常於直播與粉絲即時互動,聊日常話題。例如有一次Ike分享以往做運動的感受,我剛好也有類似經歷,令我感到共鳴和很親切。我覺得VTuber也是現實生活的人,與直播主的分別可能只在於多了動畫人設及架空的人物背景。
文:梁倩穎
圖:受訪者提供、網上截圖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