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高速公路爭年底全面提供充電 各地拼覆蓋率
【明報專訊】要解決新能源車高峰出行充電難,提升汽車電池續航里程和縮短充電時間,以及增加充電設施都是辦法。不過前者要靠技術突破,不是一時三刻之事;後者則需政府倡導,也非易為。
國家各部門近年來已陸續針對充電樁建設推出相關政策。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和國家能源局等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提及,力爭今年底前全國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能提供基本充電服務,明年底前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也能提供基本充電服務。
分析:純為假日建數百樁 收益不現實
9月以來,多地也推出充換電基礎設施政策,例如河南提出年底前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要達100%,廣東省住建廳亦公告要加快實現電動汽車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至於廣州市亦提出多個建設目標,包括到2024年全市充換電設施服務能力達約400萬千瓦,建成超級快充站約1000座、換電站約200座。
雖然政策有支持,新能源車長途出行仍有一些難題待解。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達沃斯」組委會秘書長于清教指出,一味擴充充電樁數量有難度,考慮到實際運營,平日服務區提供4至8個充電樁已可滿足日常需要,若單純為節假日一下子建幾十個幾百個充電樁,無論從投入和收益看都不太現實。他又表示,高速服務區建設充電樁需要和各地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洽談,也並非想建就建,就算大規模擴建,也需要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