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財政吃緊 多地爆「花式罰款」亂象
【明報專訊】中國陝西省榆林市近日傳出有菜商販售5斤芹菜後,因抽檢不合格遭重罰人民幣6.6萬元,引發中國社會熱議。事實上,中國地方政府亂罰錢的狀況近年來層出不窮,引爆不小民怨,有專家直言,這是因為地方財政吃緊所致。
綜合內媒報道,近年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指沒有法律依據,靠職權強行收費)」的「三亂」狀況在中國社會飽受詬病,有數據更顯示近年來中國多地罰沒收入明顯增加。
為此,中國國務院本月17日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級政府及部門嚴格禁止以罰款創造收入,杜絕以罰款作為績效考核指標。對此,中國智庫「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全球通膨問題嚴重,加上近年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增長的各項指標(如GDP、PPI、CPI)都在下降,各地方政府財政也吃緊,因此出現「花式罰款」創造收入的亂象。
司機每月被迫預交罰款
內媒指出,交通部門是亂罰款的重災區,有些「執法」無法律依據,有的部門甚至推出「罰款包月」,例如山東省成武縣有一些大貨車司機和當地交通運輸局「合作」,司機們預交當月罰款,俗稱「月票」,交通運輸監察單位則保障「客戶」的貨車無論是超載還是超高,在1個月之內,都可以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