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完全無程序公義 政府想做就做很危險」
【明報專訊】昨日立法會答問會上,特首林鄭月娥談及精簡及壓縮土地發展程序時,特別提醒有時大家認為有關程序是「阻住地球轉」,但對其他人是保護制度,「若完全沒有程序公義,政府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都是很危險的」,因此要中間落墨。
規劃師學會前會長麥凱薔認為,香港作為法治社會,政府不可貿然為做一件事,而不理會市民及社會反對聲音,每個程序都是關注工程對社區影響、政府可否解決市民關注等,她不希望政府為縮短發展時間,減省如此重要程序,或縮減至不合理時間。
林太已向立法會提交精簡土地發展程序修例草案,而候任特首李家超不論在政綱和訪問都多次說,上任後處理房屋問題,會簡化法律、行政等程序。
會計界陳健波昨問及,議員及市民不明白交椅洲一帶填海建島的可行性研究需時兩三年,認為可大幅壓縮時間。林太回應,有關研究需時30多月,當中涉及道路、鐵路鋪排,是有規劃及工程成分的研究。她又稱,可考慮修訂的精簡壓縮程序法例,已放於議事桌上,但提醒若完全沒有程序公義,「政府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都是很危險的」。
規劃師:改劃土地用途 再縮不夠時間諮詢
對於林太說的程序公義,麥凱薔回應查詢時舉例,現時改劃土地用途的時間為9個月「非常合理」,再縮短會不夠時間諮詢市民,市民有知情權、反對權,政府亦不夠時間處理反對聲音,城規會成員不夠時間消化文件。但麥認同土地發展程序有可壓縮空間,政府亦意識到,因此會同步做不同程序,她認為最需壓縮時間的是收地過程。
民建聯劉國勳表示,倡議壓縮程序並非忽略或無視程序,「從來都是說平衡」,如何改善現有法例,避免重複。他說很多可壓縮程序並不影響程序公義,例如部門間協調工作。
劉國勳:很多可壓縮程序不影響程序公義
林太又提到,房屋土地沒即時可見成效,「往往『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又稱本屆政府公營房屋供應量較上屆多四成。
新民黨葉劉淑儀認為,現屆政府覓得很多土地,亦同意由「生地變熟地、熟地變房屋」需時間和過程,但她批評林太任內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研究逾年是浪費時間。
曾任房委會委員的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認為,林太任內的公屋輪候時間和樓宇落成量不算理想,「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帶來的土地供應亦非即時。對於林太強調土地發展須符程序公義,羅質疑政府未完全按照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建議,發展北部都會區也沒公布預算開支,「是否符合程序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