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資料題 首不問中國史 教師:不代表明年都無 非每次問盡所有課題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昨考歷史科,亦是今年最後一科甲類科目筆試。今年卷一歷史資料題不設「20世紀的中國」(俗稱中國史)題目,為DSE開辦11年來首次;卷二論述題則見兩題問中國史,包括20世紀上半葉中國政治發展。有中學歷史科主任認為,卷一整體較過往淺,提問字眼亦直接,強調該卷過往亦非每年問盡所有主題,但認為今年熟讀中國史的考生選題空間變相減少。
7選2論述題 兩題問中國史
今年約4880人報考DSE歷史科,卷一佔該科60%分數,考生可4揀3題作答;有題目問是否同意日本在20世紀初「可被視為強大和西化的國家」(見圖)、香港20世紀下半葉經濟發展,以及上世紀初歐洲局勢等。佔40%的卷二論述題,可7選2題作答,考問上世紀上半葉中國現代化探索與政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冷戰期間美國的角色等。
去年DSE歷史科卷一曾問中國經濟現代化推動因素,前年問中日關係的試題遭取消。元朗信義中學歷史科主任謝榮燊表示,由2012年首屆DSE歷史科計起,「卷一第一次冇出過任何中國題」,他不評論考評局做法,但被問到會否影響熟習中國史考生、令他們選題空間變小,他則認同。謝強調卷一並非每年問盡所有課題,「只不過今次咁瓻Y(不涉)中國題」,提醒學生不代表明年繼續不設題。
漫畫題問日俄戰爭美國「調停」角色
謝又分析,卷一過往不時以漫畫或海報入題,考核考生自行領略內容的能力,今年只設一幅漫畫,較過往少,信息亦易理解,「見到日俄死傷慘重,美國隔開兩者,是調停者」。他續說,卷二論述題提問用語直接,舉例問導致二戰爆發的較重要因素,是維持和平努力的失敗還是經濟大衰退,他認為題目沒轉彎抹角,清楚說明兩個比較項。
考生:兩年前已料「避問惹誤會洁v
在柴灣試場應考的楊同學稱,兩年前取消歷史試題事件時才剛開始讀歷史,當時已有心理準備日後試題「避開較有立場、令人誤會洠荌搳v,故她專攻歐洲史,昨在卷二時也全選歐洲史題目。
考生蘇同學認為,兩卷提問字眼沒有「陷阱位」,尤以日本史考問方式最直接。他表示,完成考試感如釋重負,憶述第五波疫情令其壓力大增,溫習時經常想哭,擔心考試失手未能入讀心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