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李家超穩樓價 梁志堅:年升幾%較健康 學者倡仿新加坡 塑可負擔房屋市場
【明報專訊】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政綱提出「提前上樓」和「廣泛運用市場力量」等,其後又提出樓價要保持穩定。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表示,支持李家超的穩定樓價說法,認為樓價每年平穩上升幾個百分點較健康,亦支持李家超提出土地開發要基建先行,「有農地都要開路先起到樓」。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教授伍美琴認為,房屋問題在於樓價過高,無產者置業困難,或要參考新加坡模式,透過公屋等可負擔房屋,滿足市民住屋需要。
李家超日前稱希望樓價保持穩定,梁志堅表示,支持李的穩定樓價說,「樓價一定要穩定,我都不想樓價『磡磡聲』上」,樓價每年幾個百分點平穩上升,較為健康,並稱經濟必須做好,才有利樓市健康發展。對於政綱提出運用市場力量開發土地,梁志堅稱,過去幾屆政府已覓得不少長期土地,但短中期土地供應仍短缺,故支持李提出基建先行,認為有助釋出新界私人農地潛力,「有農地都要開路先起到樓」。對於現屆政府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等反應冷淡,他稱發展商願意參與,但政府部門程序太多,「過完一關又一關」。
公屋聯會總幹事兼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認為,善用發展商力量興建資助房屋,可額外增加供應,同時提升房屋質素,開拓新屋種,豐富房屋階梯,但政府需在補地價上提供優惠,給予發展商誘因。李家超政綱提及協助專業人士和青年置業安居,招國偉指,過去政府曾提出興建青年宿舍,惟數量不多,建議提供多元化屋種讓不同需要的青年選擇。
伍美琴則表示,房屋問題在於樓價過高,有產者實力很強,疫情下樓市依然無法撼動,無產者置業困難,或要參考新加坡模式設私樓和公屋兩個市場,提供一個可負擔房屋的市場,因政府指未來私樓供應足夠,可增撥資源和土地興建公屋。她又指,公屋是大部分劏房戶的唯一出路,倘以公屋安置到劏房戶,劏房單位亦可翻新,租予他人,一級一級紓緩供應壓力。
本研社:「運用私人力量」與引例收地矛盾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李家超政綱提出運用私人力量和使用收回土地條例,但兩者有矛盾,擔心日後避收發展商地,只收小地主,造成不公。他又指,李的穩定樓價說顯示他不肯承認樓價不可負擔的問題,憂慮現時的房屋問題只會持續。他期望,即使李家超沒有房策理念,亦可設立一手樓空置稅和規定市區重建項目要訂立興建可負擔房屋的比例。
對於李政綱提出精簡程序覓地發展,測量師學會會長趙錦權表示,現屆政府已提出精簡城規法定程序,該建議可減省此前的規劃程序,料可加快數以年計的時間,他認為另可考慮前特首梁振英之建議,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拍板修訂城規會分區大綱規劃圖,再由城規會跟從。
【系列三】
明報記者 曾偉龍
(新政府施政期望)
(特首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