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動物園改保護園 港青打造自然樂土

[2022.05.02] 發表
Justine(右)和父親郭志舜(左)在「心薈」門前合影。父親從澳洲回到故鄉開設「大風車農莊」,2013年起,Justine逐漸將農莊堛漕鉞ㄟ坁奎擏鼣y成心薈自然教育基地。(受訪者提供)
4名港青初來農場,便在炎炎夏日搬磚和泥,一起砌成星月夜花園和土P麵包爐,令他們印象深刻。(受訪者提供)
Ben
Ken
Raewyn
Jennifer

【明報專訊】節奏愈來愈快的現代社會堙A許多人將回歸自然作為新的精神追求。祖籍中山的港人郭錦琪(Justine)從美國名校畢業後,帶蚢C學各地習得的保育經驗歸來,將父輩的中山農莊改造成自然教育基地「心薈」,令動植物和人在這片土地和諧共生。她的理想亦吸引4名喜愛自然的香港學生,他們通過港府資助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來到中山,與Justine一起將自然教育理念推廣至下一代人。他們的經歷,正好展示灣區發展不受局限,機會不一定在繁華鬧市,也可以十分大自然。

明報記者 劉曉宇

Justine的祖輩生於中山著名僑鄉竹秀園村,爺爺那一代赴澳洲種植香蕉,家人經營果欄生意。上一輩人的奮鬥下,父親郭志舜成為建築師,同時一直懷抱茪@個心願——回到爺爺家鄉做有機農場。2011年,在負責中山永安的一個地皮發展項目時,他找到附近文筆山山谷的一片腹地,將這片鬱b的土地建設成「大風車農莊」,270英畝的農莊分佈茼鳥鷞A場、山水湖、遠足徑、郊野公園及兒童動物園,這就是「心薈」的前身。

「我們一家人都很喜歡動物,爸爸很想做一個小的動物園給小朋友。」但當2013年Justine開始幫忙時,發覺自己不喜歡動物園概念,「在動物園堙A動物是用來給人看、娛樂的,但我覺得牠們有自己的價值,有權利生存」。從小在國外長大的Justine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之後在巴黎修讀時裝設計。發現時裝產業對動物和自然的傷害後她決定退出,陸續到美國、英國、日本等地學習動物輔助治療、生態治療、自然農法等技術。Justine運用所學,並邀請香港農友到中山當顧問,慢慢將動物園轉型成保護園區。

讀時裝感傷害自然 轉讀生態治療

2018年,Justine辭去工作,將轉型後的園區命名為「心薈自然教育基地」。她承諾照顧農場堛滌坁咫@生一世,為牠們絕育和定期體檢。狗、小馬、騾子、兔子、火雞……為每種動物親手搭建棲息地。例如生活在「豬豬山」堛10多隻豬,原本是朋友送給父親的聲稱「迷你豬」,「6個月後生了很多小豬,發現完全不是迷你的」,到現在隻隻都長成了好幾百斤的大豬,「被騙了」,Justine笑道。

在內地,私營的體驗式農場及動物保護區概念並不多見,Justine希望以心薈促進自然教育,讓小朋友及青少年學懂尊重萬物生命,愛惜自然環境。疫情前每逢寒暑假,心薈都會舉辦冬、夏令營,邀請家長帶小朋友一同到農場短住,參與認識動植物的各類活動,並通過招募國際義工、定期舉辦素食周,交流和分享不同國家的文化及飲食。疫情之下活動停辦,參訪亦受到影響,令原本並不盈利的農場更加困難。Justine更因家事回港半年,只能遠程打理大小事務,「還好有他們4個幫我」。

參與官方計劃募港生實習 未料多人爭

Justine口中的「他們4個」,是4名去年6月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到農場實習的香港學生。港府2020年為鼓勵青年到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推出該計劃,心薈的「動植物護理員」是當時唯一的農場工。「當時他們告訴我,我們是最受歡迎、最多人報名的項目,大家都好意外。」Justine說。最終20餘人進入面試,她要大家分享和動物接觸經驗、可能的貢獻和期望。4名互不相識、喜愛自然的年輕人就這樣來到中山,成為伙伴。

修讀園林設計的鄧子源(Ben)負責培育植物,管理花園和池塘;在北京學中醫的曾智鵬(Ken)護理馬匹;澳洲修讀動物科學的梁雲蔚(Raewyn)照料動物;喜歡自然教育的鄭心怡(Jennifer)負責文宣和策劃活動。「可能在香港沒那麼多機會跟大自然接觸,發現這埵酗@些動植物研究相關的工作,所以就來試試。」Ben說。

實習生:港少接觸機會 有「自然缺失」

喜歡馬的Ken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讀書時在香港私人馬場做暑期工。「整個大灣區青年人才計劃可提供的職位,只有這堹鈮蚥U馬」,來到心薈,Ken基本上整日和馬待在一起,幫牠們刷毛、洗澡、噴藥,每天工作完身上都會帶荂u很大陣味」,但他樂在其中,「雖然工作都是梳毛,但可能今天梳這幾隻,明天又梳那幾隻」。工作時沒人管,節奏也可自己控制快慢,但他說自己做事「不要快,要做得好。梳兩下是梳,梳100下也是梳。這麼多匹馬,一天梳完也可以,但質量保證不了」。

在澳洲求學10年,Raewyn一早立定主意到內地工作定居。聽聞親戚提起就業計劃,她發現這份跟動植物有關的工作,「抱虒掑@試的心態,居然成功了」。她在農場負責照顧動物,帶牠們看醫生。朋友對她的篤定不解,有人問為什麼選擇內地不回香港,她則認為相關的機會在香港更少,「這埵7種不同的動物,有更多機會了解牠們的生活習性、如何照顧。之前學的東西比較文字化,現實操作還是有些不同」。

Jennifer本科在港念生物科技,看到計劃決定趁機調整一下自己。「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不如先停下來,先跟大自然做個連接,再想好之後再做什麼。」她一直喜歡自然教育,認為是時機看看自己是否適合。她在心薈負責文宣、課程策劃,辦活動時亦幫忙設計美術和舞蹈。農場生活令她對自然教育有了新的認知,「之前我一直以為自然教育是利用自然教小朋友,但其實不是的,是要叫小朋友親近自然,自然不是一個工具」。節奏愈來愈快的社會堙AJennifer發現大家都有一些「自然缺失」,或是因壓力患上職業病,她想「如果剛好可以做和自然相關的工作,我自己也會輕鬆一點」。

一年半的實習期內,港府給參與計劃的實習生每月補貼1萬港元,參與企業的聘請人工不得低於每月1.8萬元。計劃負擔他們由香港到內地的隔離費用,提供租屋補貼。中山政府亦由去年開始「大灣區人才支援」項目,為合資格者提供一年全新免費公寓居住。Raewyn在自簽的半年租約到期後搬入該公寓,Ken則繼續住在兩房的農場附近單位,月租千餘元,每天踩4分鐘單車返工。實習計劃公眾假期跟隨內地,年假則按香港標準。若沒有疫情,他們可能會和許多人一樣在周末回港。不過在外求學多年,大家都早已習慣獨立生活,不至無法忍受這樣的距離。

治好鼻敏感 與動物道別學習生死課

用不了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媒體令Raewyn不太習慣,「之前了解身邊的朋友的近G也是通過這些軟件,但現在可能要透過其他途徑」。好在她終於告別了回港必發作的鼻敏感,「之前每次從澳洲回港鼻子像開水龍頭,要吃抗敏藥才能緩解,到中山發現我可以自由呼吸」。和一隻小狗的告別則成了她的生死課,「有一隻狗狗突然瘦得很厲害,當我們帶去看醫生的時候,發現有腎衰竭的[象,沒多久就走了」。面對親手照料的動物離去,Raewyn覺得衝擊和不捨,「會發現他們原來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家人一樣」。她意識到「每個生命都不是必然」,因此更加珍惜周圍環境。

令Ken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同伴一起完成的星月夜花園和麵包爐,「每塊磚都是我們幾個一手一腳搭的,那時大概6、7月,很熱,剛來這邊就開始做體力勞動」,「但有點成就感」,Ben補充。至於Jennifer就覺得,每次和參加活動的人分享彼此與大自然之間的感受是幸福的事,「在書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種類的花草樹木,但是當你真正走進大自然感受它,每個人的連接是不一樣的,感知比認知更重要,自然教育也是這樣」。

農場工作小眾? 「每個行業有不同人才」

就業計劃2000個名額中約700個為創科而設,包括華為、騰訊等知名科企。問到農場工作是否小眾,4人紛紛表示遵從興趣的選擇才是最好。「這塈@息規律、圈子也沒那麼複雜,知足常樂。反正20多歲,什麼都可以試一試」,Ken表示。「別人會覺得去農場是做什麼,耕田嗎?聽起來可能沒有做創科、去企業這麼高級,但我覺得每個行業有不同的人才,也有不同的職業的需求」,Jennifer說,「如果按薪資或者時勢所趨判斷一個職業高低,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是一群熱愛大自然的人,就在我們自己的領域堶接o展到極致,我覺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四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早上8點半工作至中午12點,午休兩小時,再由下午2點工作至傍晚6點,不存在加班煩惱。閒暇時,他們會一起出市區打邊爐。一年半的實習期滿後,大家都有各自安排。Ben和Jennifer都打算繼續回去讀碩士,回港再考上一個等級。Raewyn則想看看香港的公司是否提供機會續約。Justine亦希望實習計劃能有第二期,可令想留下的人繼續工作,也讓感興趣的年輕人有機會嘗試。

與慈善機構合作 助隱青覓得存在感

問及農場對於員工和訪客的標準是否為「喜愛自然」,Justine則表示也歡迎對自然無感,甚至害怕動物的人。她將自然療法融入實踐,農場與本港慈善機構合作,有隱青通過計劃來到農場,在與動物相處中覺得自己「第一次有存在感」,之後成為海洋公園導賞員,並考取潛水牌;亦有抑鬱症女生在與小狗來福散步後,流茞\說被牠「走幾步就回望等待」的體貼感動。有在跨國公司從業20年的港人主管,參加國際義工營後一直幫忙和支持心薈,其間不斷學習,取得國家園藝師和香港多個生態導賞員資格,現已是有豐富資歷的自然教育導師。「好多城市人,尤其是香港人生活壓力好大,來到這媄P一鬆、充一下電,會說這堿O最令他們放鬆的地方。」

父親回鄉經營有機農場的理想已實現,Justine的理想則還在路上,「我希望心薈可以成為廣東的戶外教室,融入國際文化,影響更多的人」。

更多港聞
勞資拉鋸4年 工時指引推出無期 議員促標準工時立法 商界:最好唔好搞
【明報專訊】標準工時立法爭議橫跨兩屆政府,現屆政府擱置上屆合約工時方案,2018年5月向勞顧會宣布改推「11個行業工時指引」,由勞資及政府代... 詳情
【明報專訊】昨日是五一勞動節,特首林鄭月娥及勞福局長羅致光分別撰文回顧本屆政府推動的勞工政策,林太形容本屆政府在勞工權益交出一張亮麗成績表,...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選舉候選人李家超上周公布政綱,在勞工權益議題未有提出具體處理方案。不同團體昨日趁五一勞動節表達勞工訴求,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 詳情
將引進本地未見新產業 科技園主席:供北都借鏡
【明報專訊】香港創科生態圈持續發展,香港科技園主席查毅超表示,科技園近年積極鼓勵本地傳統工業升級轉型,以騰出部分廠房或土地改建成現代化廠房,... 詳情
巡警撞破打劫 4漢就擒失款未尋回
【明報專訊】一名女子昨凌晨於尖沙嘴彌敦道及加拿分道交界遇襲,被掠去載有60萬元現金的袋。巡邏警員撞見展開追捕,在附近拘捕3名涉案非華裔男子,...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