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fun一fun:芬蘭女巫送祝福
【明報專訊】復活節來臨前一個星期,芬蘭有「女巫」出沒,並且逐家逐戶敲門!
致電芬蘭駐香港總領事館查詢,知道芬蘭真的有「女巫」出現!原來「女巫」都是孩子扮的。在西方,女巫具有法力、魔法,孩子又為什麼要扮女巫呢?原來是為了將「祝福」送給別人,因為她們會念「祝福咒語」,還有……可以吃糖!
網上流傳……
復活節前,芬蘭出現「女巫」。
這消息是真的!芬蘭小朋友以「女巫」裝扮出動送祝福,是當地傳統。
小女巫出沒注意!
根據領事館提供的資料,在復活節前一周的星期日,稱為「棕枝主日」(Palm Sunday),是小女巫出動的日子。而在西部的博藤區,小女巫則會在復活節前一天的星期六出動。
今年的復活節是4月17日,前一周的星期日是4月10日,前一天的星期六是4月16日。大家要注意日子了。
◆知多點
棕枝主日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耶穌在耶路撒冷因被控自稱神的兒子基督的罪名,最後被釘十字架。《聖經》記載耶穌受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復活節就是紀念此事。
棕枝主日則是指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當日,人們以棕枝歡迎他而得名。在芬蘭,打扮成小女巫的棕枝主日活動結合了宗教及當地傳統文化。
用彩色羽毛、彩絹裝飾柳枝
要當小女巫,先要好好打扮及配上「祝福裝備」。芬蘭傳統中,孩子有「典型」女巫裝扮——黑斗篷長裙、尖黑帽子,還會在面上塗上雀班及胭脂,讓兩腮紅紅的。打扮妥當的小女巫,還需要「裝備」,她們收集柳樹上有柳絮的柳枝,並用彩色羽毛、彩絹等裝飾柳枝。即使預備好了,但出動前還要學念咒語。雖然傳統上是女孩裝扮女巫的活動,但男孩也會一起湊熱鬧呢!
念好咒語了嗎?
要成為小女巫,必須先讀懂以下「咒語」:Virvon varvon tuoreeks terveeks, tulevaks vuodeks. Vitsa sulle, palkka mulle!
這句看來像咒語吧!其實這是芬蘭語,意思是:「柳枝一搖,災病全消;你得保守,我要吃糖。」
◆知多點
黑斗篷與尖黑帽子
黑斗篷與尖黑帽子是西方傳說中女巫必備「法寶」之一。傳說帽子可幫助女巫將力量集中在帽子尖端以準確施法,黑斗篷是為了讓女巫在夜間活動時隱藏行蹤不被人發現。
出動了!
小女巫要出動了!她們逐家逐戶,問准了應門的人,才會一邊搖擺柳枝,一邊給對方念祝福咒語。對方可以朱古力、糖果等回禮。由於正值復活節時期,不少人會預備復活蛋給小女巫回禮,小女巫也會送出用心裝飾的柳枝!不過,不是戶戶都願意應門,孩子要有禮,並得到對方同意,有接受祝福的許可才能「念咒」呢!
柳枝的神奇魔法
傳統芬蘭人認為,樹及樹枝具有神奇魔法,只要擺動樹枝,就能帶來好運、把惡魔驅走。另外,柳枝也被視作棕枝的象徵,因為據《聖經》記載,當耶穌在棕枝主日騎蚙j子來到耶路撒冷時,人們就是搖動棕枝來歡迎他。在芬蘭東部卡累利阿,人們也有在棕枝主日送柳枝給親朋戚友的傳統呢!
為什麼女巫要送祝福?
孩子裝扮成小女巫的傳統,最早在十九世紀於瑞典開始。當時西方人相信壞女巫及其他邪惡的力量會在復活節前四出作亂做壞事,因而有了孩子裝扮成女巫出沒來開玩笑,並為人們帶來祝福。後來又因受到萬聖節的「扮鬼扮馬」文化影響,在棕枝主日時,孩子除了扮成小女巫,也會扮作復活兔、小貓等。
芬蘭傳說小故事:北方女巫洛烏希(Louhi )
芬蘭經典史詩《卡勒瓦拉》,收錄了芬蘭的民歌、詩句,記載英雄神話故事,當中有著名的女巫洛烏希(Louhi ),是統領北方波赫約拉土地的北方女王,擁有強大的法力。傳說中,有鐵匠為了娶洛烏希的女兒為妻,獻上「三寶磨」,這個神奇法寶能變出麥子、鹽和金錢,令洛烏希統治的地方變得富庶,卻引起其他英雄的覬覦,爭奪時將「三寶磨」掉進海中。洛烏希非常憤怒,她偷走能取暖的火種,又藏起太陽和月亮,令世界一片黑暗和寒冷,最後其他英雄聯手奪回,世界又得以回復光明。
◆知多點
金星上的洛烏希
金星上有北極,它附近有一平原稱「洛烏希平原」,正是以芬蘭傳說北方女巫洛烏希命名!
好女巫、壞女巫
女巫在傳說中有邪惡的,也有善良的。不少影視作品都有女巫形象的角色,例如日本動畫《魔女宅急便》的琪琪便是好女巫。
■芬蘭(Finland)檔案(圖)
首都:赫爾辛基
官方語言:芬蘭語、瑞典語
貨幣:歐元
特色: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包括東正教。
●常識站
史詩
文學體裁之一,多是長篇的敘事詩,或民歌,以記述民間傳說,或英雄事[為主,主題多與民族故事、歷史、傳說等有關。
●想一想
·你也想在節日為他人帶來祝福嗎?為什麼?
·在香港,你會怎樣為別人送上祝福?來發揮一下創意吧!
●關鍵詞
女巫 Witch
復活節 Easter
柳樹 Willow Tree
裝飾 Decoration
咒語 Spell
文:鄭惠霞
圖:網上圖片、芬蘭旅遊局、網頁截圖、影片截圖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2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