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人島仔飯堂月底結業 難頂餿Can 聚腳六合 此情不再
【明報專訊】第五波新冠疫情下食肆飽受衝擊,40年前落戶九龍塘建新中心的中式粥麵店「六合小館」亦宣布本月底結業。多年來,不少到電台做節目的藝人、浸會大學師生都是常客。昨有浸大舊生特意舊地重遊,不忘在店前「打卡」留念;在小館坐鎮40載的大廚亦嘆時勢艱難,無奈傳統菜式「難做得住」。
明報記者 鄧佾文
「邊盒係水餃?譚太張單齊未?」「問大佬啦。」被伙計們稱為「大佬」的六合小館大廚李先生,由小館40年前開張起到來打工,猶記得老闆當年和5個朋友志在找個聚腳點,後來6個小伙子索性合伙開店,亦是六合小館店名由來。
經營40年 五台山年代肥姐常客
李先生說,小館開業初期只賣粥麵,1980年代的客源來自附近銀行、寫字樓、電台和電視台林立的「五台山」,更受不少藝人青睞,「明星多到數不了,沈殿霞(肥姐)、林建明等也來」。負責收銀的資深伙計還記得,肥姐指定吃水餃,又笑說電視台演員穿古裝戲服也專程「落山」,到小館醫肚。
大廚嘆疫情難捱:開得幾個鐘點維持
小館亦有一班學生捧場客,李先生難忘當時浸會學院(浸會大學前身)學生放學來光顧,小館外人潮如鯽的光景。他又說,開業之初,小館所在的建新中心限制食肆數量,生意自然不成問題;及至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各行業經營困難,後來建新中心放寬食肆限制,他說小館競爭大增,遂在餐牌加入飯類,大受學生歡迎,捱過一關。
好景不常,經營40年的小館宣布營業至本月31日。李先生說,老闆並沒仔細解釋結業原因,但他稱目前飽受第五波疫情影響,晚市禁堂食、學校停面授課下人流銳減,難負擔租金、人工、來貨,「提早6時收工,開得幾個鐘,點樣維持到?」他又相信,香港人口味亦有變化,「傳統菜式好難做得住」。
已畢業逾10年的浸大英文系舊生Clara昨舊地重遊,到小館買外賣和「打卡」。她說,當年與大學女子足球隊在義德道球場練球後,一大班女生便結伴下來小館吃飯,「例必嗌洋b豬扒飯,現在出來做牉I到浸大人,都會回憶食六合的日子」。
浸大副學士畢業生丁先生昨午亦到小館,他說10多年前在學時,每周過來光顧一次,說餐蛋飯的豉油汁很美味、咖喱牛腩飯夠多薑,「其實很貴,又沒套餐;不過浸大『餿Can』(浸大人戲稱飯堂食物如豬餿)的碟頭飯唔食得,被迫出來搵食」。
雷雄德懷緬:放學去島仔最方便
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前副教授雷雄德說,小館位於浸大人稱作「島仔」的建新中心,與體育學生上課的偉衡體育中心相鄰,形容「放學去島仔最方便」。他續說,小館食物「快、靚、正」,「同學打完波成班落去食,他們食量大,大大碟飯就畬矷v,他相信不少浸大人對小館有情懷,但嘆社會始終要轉變,「或許高地價政策下,難容納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