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2022中國經濟求「穩」

[2022.03.14] 發表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積極擴大內需以作為中國經濟主要支撐。圖為有顧客在海南省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內選購貨品。(中新社)
IMF報告指中國的抗疫「清零」政策限制出行,影響消費支出。圖為2021年12月在爆發本土新冠病毒疫情的浙江紹興市上虞區,有工作人員在封區防疫。(新華社)
疫情緩和後中國經濟復蘇,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較2020年增加8.1%。圖為廈門港集裝箱碼頭。(中通社)

【明報專訊】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官方作出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判斷,央視報道更25次提及「穩」字。同月於北京舉行的2021至2022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提到,「穩」是此次經濟會議最突出的關鍵詞,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都要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

.主要相關課題: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

◆2021年中國GDP Q&A

Q:中國在哪些領域的經濟增加值屬世界第一?

A:中國的工業和製造業增加值分別為3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和31.4萬億元,已經連續十多年居世界首位。另外貨物貿易、外匯儲備,以及穀物、籽棉、花生肉類、茶葉、水果等220多種主要產品的產量亦居世界第一。

Q: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哪方面?

A:經濟增長以內需拉動為主。2021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超過50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4.9%。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2020年提高4.4個百分點。——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

◆2021年中國GDP增8.1%

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較2020年增加8.1%,達114.4萬億人民幣(約141.3萬億港元),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人均生產總值方面則為12,551美元(約97,997港元),初步預測超越全球人均GDP的1.21萬美元。

公共支出增速2003年後最低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2022年1月在國新辦發布會指出,2021年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20.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0.7%;支出達24.63萬億元,按年升0.3%。彭博社報道,上述支出增速為2003年有數據以來最低,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收入差額約4.4萬億元,為2018年來最小。渣打集團大中華和北亞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接受彭博社電話採訪時稱,中國2021年一方面財政收入比預算多,從經濟體中抽走資金較多,另一方面支出不如預期,向實體經濟投入的少,就2021年財政政策的收緊,至少影響中國GDP增速1.5個百分點,是2021年下半年經濟減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GDP按年增幅(圖)

中財辦:內需潛力是中國優勢所在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稱,內需潛力大是中國優勢所在,要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展開基礎設施投資,加大投入減污降碳、新能源、新產業等領域。他還提到目前的經濟問題,包括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減弱,供應鏈受阻,企業生產面臨缺芯、缺電;中小企成本壓力加大,市場預期不穩等。但他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內地近期企業裁員消息不斷,外界預期2022年經濟增長,會由2021年約8%跌至4.5%至5.5%。清華大學經濟學者李稻葵稱,未來幾年可能是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後「最困難時期」。中大經濟學者莊太量表示,內地2021年對房地產行業的整頓,影響政府賣地收入,公務員出現減薪,經濟受打擊下亦爆發失業潮,因此官員鼓勵盡量不用具收縮效應的政策,相信2022年「打擊市場、企業的動作會減少一點」,反之推動扶持政策,遏制失業率。

IMF:「清零」政策影響消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2年1月公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期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為4.4%,亦預期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為4.8%,較2021年10月的預測降0.8個百分點;報告指抗疫「清零」政策限制出行,影響消費支出。IMF提示對新冠病毒免疫水平較高的國家,需要在新症增加和防疫政策對經濟造成損害之間,小心地作出平衡。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專家吳尊友2022年2月指出,隨着歐美逐步放開防疫措施,中國多個團隊在研究完善現有防控措施,完善後的措施既不同於目前「動態清零」政策,也不是簡單地「躺平」,而能保證疫情控制、實現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同時和國際社會接軌。

■知識增益

世銀:全球債務增速 二戰後最高

世界銀行2022年2月估計,自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環球經濟面臨供應鏈中斷、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及勞動力市場供求失衡等挑戰。為應對這些困難的局面,多國政府增加支出以應付高昂的醫療開支,提供失業援助,並幫助企業生存。各國政府為此承擔更多債務,全球政府的債務增長速度是二次大戰以來最高。世銀表明,債務與GDP比率長期保持在77%以上的國家,往往經歷經濟放緩,新冠疫情加劇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一直醞釀的債務危機。

●模擬試題

(1a) 列出2021年在內地GDP總值居前三的省份。(1分)

(1b) 以下哪些屬正確的描述?(1分)

(1) 廣東省GDP總值屬全國各省份第一

(2) 廣東省2022年GDP增值目標屬全國各省份第一

(3) 河南省2022年GDP增值目標高於2021年實際增值

A. 只有(1) 和(2)

B. 只有(1) 和 (3)

C. 只有(2) 和 (3)

D. (1)、(2) 和 (3)

(2) 描述圖表「中國GDP按年增幅」的數據變化。 (2分)

(3) 「為維持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須加強發展內需潛力。」根據資料,解釋兩項支持此說法的理據。 (3分)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23期]

更多教育
知識寶庫:直播帶貨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由商務部、廣東省政府、香港中聯辦等主辦,阿里巴巴承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購物節」,於2021年9月2日至22日舉... 詳情
【明報專訊】D [智學公民 第23期] 詳情
大開眼界:經合組織(OECD)
【明報專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OECD)原為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後來逐漸擴大至其他非歐洲國家,協助各國穩固發展經濟。 ◆... 詳情
快問快答:慈善團體
【明報專訊】香港人一向樂善好施,本港慈善機構及信託團體(慈善團體)眾多,2019年在稅務局註冊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共有9096家,該年本港免... 詳情
新聞解碼:東鐵站轉用對比色
【明報專訊】港鐵月台各有主題顏色,方便乘客辨認車站,例如彩虹站用上七彩顏色。東鐵線過海段即將通車,屆時可從羅湖或落馬洲站直接往金鐘站,毋須中...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