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非遺課入校受歡迎 協會盼來港撒種

[2022.03.07] 發表
廣繡傳承人王新元(後)到小學講課,未來傳承人或從「10後」誕生。(林迎攝)

【明報專訊】「我覺得廣繡這個技藝快要失傳了很可惜,我長大了想當它的傳承人。」在廣州市康有為紀念小學,讀小四的陳昱霏如是說。她和20多名同學一起報讀了非遺體驗課,不過第一堂課就狀G百出,有同學的繡花針跌到地上找不到,有的針彎了、有的線穿不上,扎到手指的更不計其數。

廣繡首課跌針扎手 小學生「想當傳承人」

康有為紀念小學陳校長說,之前在小四課後託管班引入廣繡和剪紙兩門非遺課,大受歡迎,名額只得24人,但有五六十人報名。「我畫畫比較好,但我覺得紙很難保存,我想把我畫的東西繡出來。」凌浩洋是班上僅有的4名男生之一,開課前他還受到老師表揚,稱讚他無視性別刻板印象,願意學繡花。

講課的廣州市廣繡傳承人王新元說,自己從幼稚園到大學生都有教,小朋友們往往第一堂課時嘻嘻哈哈,但之後就埋頭手作,繡完一幅荔枝圖需要每周一小時、用足整個學年,有利於培養專注力、毅力。

「講瀨粉雲吞麵 唔好淨係識菠蘿油」

「香港非遺入校園的比較少。」荔灣非遺協會秘書長伍文輝說,協會長期向區內中小學「送教」(主動提供課程),若非新冠疫情,原本都有考慮到香港學校作技藝展示和交流,「教非遺不是『洗腦』,是講傳統文化」。伍文輝笑說,「給香港學生講講瀨粉、雲吞麵,唔好淨係識食菠蘿油,曮Y西餐。」

除此之外,他還計劃疫情過後於廣州西關恩寧路的永慶坊非遺街區接待香港旅遊團、遊學團,「到廣州來不要只是購物、美食,而是應該體驗、遊覽,自己落手做一個廣州的工藝品,然後可以帶走」。

更多港聞
護膚品潮流  加入益生菌
【明報專訊】大多數人對於益生菌的概念,都是吃進肚堙A讓它們在腸道內工作。但近10年研究發現,原來人類的「皮膚微生物群」中亦有益菌和惡菌之分。... 詳情
【明報專訊】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技術經理高俊熙博士表示,除了益生菌之外,在護膚品中使用天然草本的有效成分,同樣是大趨勢。因為研究...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Emily】否認自我隔離 話偕家人「散心」 欣澳路旁紮營者:太耐無旅行
【明報專訊】有網民前晚(5日)鰝壎皞纀舅W載一張有人鬖璅捐u旁露營麍菑龤A及後有人留言質疑「可能自我隔離中」,「好大機會係屋企人中魕峈怞菑v... 詳情
【明報專訊】婦女平日要打理家務,面對新冠疫情壓力更大。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噚日發布一項調查結果,話唔少婦女忙於照顧家人,緊張家人健康多...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