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天空:王維與《山居秋暝》

[2022.03.04] 發表
(插圖:鍾錦榮)

【明報專訊】【王維】(701 - 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詩佛、王右丞。

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縣),他的山水田園詩最為後世稱道。

◆王維二三事

真正的「學霸」

說王維是真正的學霸,不足以概括他的多才多藝。《唐才子傳?王維》形容他「九歲知屬辭,工草隸,嫺音律」,簡言之,即他在文學、書法、音樂(應該還有繪畫)等方面的表現都極為出色。他15歲便西入長安,尋求發展機遇。其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不過是他17歲時的作品,詩句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實在是家喻戶曉。到他21歲時,更高中狀元,名聞遐邇,可謂少年得志。

王維家境不俗,但要在各方面都有傑出表現,肯定不能光靠家底和天分。他的成功,有賴天分加教育加勤奮,同學寫作,如想舉一個學霸例子,不妨考慮一下王維先生。

「識人」之餘,都要「識字」

教育界常有些人說︰「識人好過識字。」大意謂要成功,須靠人脈。我認為這不盡然,至少應提升「識字」的地位至識人之前,先要識字。此話怎說?據說,王維的故事可以一說。

王維很有才華,但一時也沒能得到重用,應中的功名沒能考上,自然也沒分配到官位。有一次,機會來到了。岐王李範是唐玄宗之弟,他賞識王維的才華,乃引見比他地位更高、愛好文藝的玉真公主。王維即使已經俊朗如黎明,也未能就此過關。他一方面展露詩才,一方面也要在眾人面前獨彈琵琶。曲終,眾人都聽出耳油。最後,他得到公主的舉薦,立得功名。由此觀之,公主、岐王固是他的貴人,然若非王維有真才實料,恐亦難得青睞。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願意提攜的人,但我們可以作好準備,不斷提升實力。

王孟之交,令人羨慕

王維和孟浩然(並稱「王孟」),是唐朝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他們惺惺相惜,志趣相投,成就一段令人羨慕的友誼。友誼最美的示範單位,更古的有伯牙與子期,管仲與鮑叔牙,李白與杜甫。其實,王維與孟浩然的友誼,也是好例子。

孟浩然比王維大11歲左右,但無損二人的交情。套用俗語,少年孟浩然愛遊山玩水,吊兒郎當,直到40歲,才想到不妨試試考取功名,建功立業。其時的王維正處事業高峰,他深知老友才華,便想方設法,變身「暖男」,為孟浩然奔走,甚至為他引見唐玄宗。因為種種原因,孟浩然始終沒能得重用。王維一方面安慰老友,另一方面,他亦深知官場險惡,未必適合孟浩然的性格,反而轉為多與他談詩悟道、寄情山水,在藝術上互相提升,在精神上互相支持。「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這亦是兩個男人的浪漫。但觀王孟之交,不落俗套,令人嚮往。

◆《山居秋暝》的現代意義

秋天的感覺

天氣影響心情,因而產生出不同的文學作品。戰國末年,宋玉〈九辯〉起首便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指出秋天的氣氛特別教人悲傷,大地蕭瑟,草木衰黃凋零。不必是唐代大詩人王維,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因為四時的氣候而有不同的心情。王維寫作《山居秋暝》是「天氣晚來秋」,雨後秋天的晚上,大抵寒意漸生,由景而生情,同樣生出了蕭瑟的感覺。

秋高氣爽,人們或會登上高崗,極目遠眺,美景盡收眼簾,好不享受。可是,在元代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裏,秋天的思念寫的是游子思鄉之情,份外顯得淒涼而悲愴。客觀的環境,主觀的心情,何者更為重要?何者更為主導?顯而易見,天氣雖然會有四時的運轉,但人的心情更有千百萬的變化。

香港的四季並不算分明,處身亞熱帶地區,不少植物即使到了秋冬也不轉紅,也不落葉。近年來因疫情之故,大部分市民都難以到外國旅遊,秋天觀楓葉,春天賞櫻花,都與我們漸行漸遠。其實,香港也是勝景處處,有待我們去發掘。近年來,香港漁護署也會公布紅葉指數,分成4級,大家可以按圖索驥,到達元朗大棠、城門水塘、青衣公園,以及中文大學未圓湖畔等,抒發一己的秋日感懷。

入世與歸隱

此詩題為《山居秋暝》,所謂「山居」,在文學作品裏每多用以表示隱居生活。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有人會選擇積極入世,有人會選擇遁世隱居。隱居者,大多未必出於自願,而是亂世下幾經考慮的唯一選擇。

《山居秋暝》裏的「王孫自可留」,在山林的隱居之人可以適意久留。或仕或隱,古人的選擇並不多,讀書為的只是求仕,要在不同的界別貢獻社會,並不容易。我們熟悉的古代人物,孔子、孟子皆在周遊列國後,回到故鄉,教學而從政;號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最後歸隱田園,他們的選擇皆有限。

在21世紀的今天,貢獻生民不必止在為政一途。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同樣可以發光發熱。山裏的風光再怎樣美麗,現代社會已經很難有絕對的隱居。當然,大隱隱於市,除非你是社會賢達,否則是否隱居也不會有許多人認識你。人生在世,不免對於世道有着各式各樣的不滿,不滿可以是驅使社會進步的動力。當社會有着顯著改善的一刻,便也不用急着離開而「王孫自可留」。

◆蒲葦:著作包括《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我要做中文老師》、《說話考試不離題》、《DSE中文科16課必考文言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系列、《一本正經學古文》等。

◆潘銘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著有《孔子的生活智慧》、《孟子的人生智慧》、《字書裡的動物世界》等。

文:蒲葦、潘銘基

插圖:鍾錦榮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61期]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今天教育重視生涯規劃、愉快學習與創意思維,這跟古人講的「和易以思」,可謂若合符節。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 詳情
時事中文:世代更替 志向大不同
【明報專訊】「我的志願」是跨越年代的寫作命題,在爸媽一輩可能是教師、飛機師、醫生……新一代更新增了YouTuber、網紅等新興的職業。同時因... 詳情
【明報專訊】弛名——馳名 零晨——凌晨 擠身上流——躋身上流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 詳情
周圍「中」:三三不盡
【明報專訊】三月,是踏入春天、大地回暖、萬物充滿生機的月份。在中國文化中,「三」不單是代表了充滿生氣的三月,也是一個備受喜愛的數字呢! ... 詳情
【明報專訊】■考考你: C ■小游戲: 1. 三五成群 2. 三三兩兩 3. 接二連三 (本刊刊出的文章...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