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媒揭對話 中美前財長籲抵「脫u」壓力
專家:兩國對話渠道順暢 未來關係續緊張
中美關係動盪,內地多家媒體昨同時刊出中美前財長在早前的一場對話,兩人均表示,中美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需要開展必要的合作。面對重重挑戰,中美需要頂住「脫u」壓力,並提到加徵關稅的影響。內地專家指出,中美對話渠道順暢,但溝通不等於解決問題;在美對華科技制裁有所升級的情G下,未來兩國關係還是會緊張,「緩和」只是一廂情願。
在1月舉行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蘇河灣峰會上,中國前財長、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樓繼偉和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保爾森(Henry Paulson)就中美競爭與合作等話題閉門對話,有關內容昨日由內地媒體披露。由於9日美國商會國際事務總裁薄邁倫(Myron Brilliant)曾表示,如果與華就採購承諾的磋商失敗,拜登政府可能加徵新關稅。因此有關中美前財長的對話,不免引來猜想。
中新社報道,樓繼偉和保爾森都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疫情,其中保爾森對在此背景下各國間缺乏協調,以及保護主義的興起頗感憂心,並提醒加徵關稅等保護主義行為,以及愈來愈多的科技封鎖現象存在荂u走極端」的危險。「我們需要頂住『脫u』的重重壓力,未來全球機制將變得愈來愈重要。」
保爾森又稱,儘管雙方政治制度、價值觀和經濟體系不同,但也存在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比如氣候變化問題,以及全球秩序穩定等。樓繼偉對此贊同,同時提到美方當前的一些做法不利於中美雙方,如對華加徵關稅實際上增加了美國消費者負擔,「美國做這些事吃虧」,認為取消加徵關稅有利於美國消費者。
《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保爾森稱,兩國需要制定一個框架,以確定在哪些領域開展競爭、如何競爭,在哪些領域合作,以及如何處理兩國間的衝突。「這一點極為重要。現在兩國間有點大國對抗的意思。」近期美國在對華事務上動作頻頻,包括將涉及生物、激光、光電、半導體、精密器械等領域的33家中國實體納入未經核實清單,科技「脫u」姿態明顯。《北京日報》旗下「長安街知事」報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認為,「脫u」一直是美國國內一些人、尤其是反華勢力不斷在渲染的一個話題。現在拜登政府在科技領域希望以所謂「小院高牆」的方式聚焦競爭,盡可能減少美國損失,同時對中國造成更大殺傷。這是當前美國認為可以維護霸權的重要手段,也是可以進一步拉攏盟友和伙伴的手段。他說,但是「脫u」不現實,也不可能沒有誤傷。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對本報表示,樓繼偉和保爾森都不是決策人物,特別是保爾森與華關係密切,他們的對話是一種願望,改變不了中美關係的現狀;「中美關係的僵局始終沒打破」。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