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假為赴戰地救援 公院醫生奪人道獎
【明報專訊】本身是公立醫院外科醫生的陳詩瓏(Shannon),2014年加入無國界醫生後養成儲年假習慣,一儲便儲足3年——不是為去旅行,只是為了有3個月可到戰地參與救援。Shannon昨獲頒人道年獎,難忘在戰亂中為也門13歲男孩截肢,男孩最終離世令她一度質疑戰地醫生意義,但最終感悟人道救援最重要的是「令他們感受到生命曾被重視過」,期盼男孩亦會記得,「有個傻婆曾經為佢喊髐@晚」。
香港紅十字會昨公布「香港人道年獎2021」,Shannon是6名得獎者之一,她在2016及2019年到南蘇丹及也門執行救援任務,也門一名13歲男孩令她反思在戰區拯救生命的意義。
兩救也門童終逝 迷惘戰地醫生意義
男孩在戰爭失去父母,獨自照顧4名弟妹,Shannon首次見他只需簡單為他手臂縫針,及後男孩誤踩地雷需做膝上截肢手術,她稱下刀那刻非常難受,「一路做一路問自己,佢切鱁次}之後人生點過?呢度周圍都係石碎,地下經常被炸開洞,佢仲生唔生存到?」
悟最重要讓傷者感獲重視
她記得男孩截肢初時曾摸茈疙}空位默默流淚,但為照顧弟妹,傷口未拆線就出院,「當時我]不停叫佢,你可以就返來覆診啦,我]幫你裝義肢,點知下一次見佢,已經係急症室獶H上面」,男孩的心口及腹部中槍,送院時奄奄一息,迷糊中認得Shannon,向她說了句「我返來覆診啦」便昏迷,不久離世。
每天在炮火聲中做手術,Shannon雖心痛但未哭過,直至男孩離世,她開始質疑人道救援意義:「原來救鼳\,佢又會返番薄A總有一次會好似呢個小朋友咁(受傷離世),只要政局不變戰爭繼續,可以做的事只是很渺小」。惟冷靜過後明白,人道救援目標並非能否救活傷者,更重要是讓傷者臨終前感受有人曾向他伸出援手,「至少要讓他們感受到,我的生命曾經被重視過,我都至少希望佢記得,有個傻婆曾經為佢喊髐@晚」。
其餘5名得獎者包括參與天災人道救援工作的洪磯正醫生、全港首位女性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成立「希望種子籃球亞洲」義教基層學生籃球的體育教師梁國成、關注流產胎安置問題的「小BB安息關注組」創辦人謝美兒,以及推動免費兒童眼科檢查的眼科醫生任卓昇。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