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政府過度派錢 民眾超額儲蓄
美國上月通脹率是40年來新高,且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有分析認為,美國高通脹主要受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大規模財政支出政策以及超寬鬆貨幣政策推動。
美國倫理與公共政策中心(Ethics and Public Policy Center)資深研究員、《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奧爾森(Henry Olsen)昨撰文指出,一些專家認為通脹高企真正原因是政府過度派錢所致。
文章指出,美國人疫情期間都變成慳家,儲蓄額達2.7萬億美元,指出疫情期間聯邦政府多次派錢,不論受惠者是否有救助需要。不少人把那些錢儲起。
豪爽消費 供應鏈吃緊
當美國人的可用「彈藥」比任何時候都多的時候,需求自然大了,結果導致就業率未回復疫前水平的情况下,消費者支出卻錄得新高。
奧爾森引用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數字,指出美國人2021年11月的年支出額為16.4萬億美元,而2020年2月疫情在美肆虐前則是14.8萬億美元,不足兩年增加1.6萬億美元,爆疫之前要兩年半時間才有如此增幅。另外,去年3月以來消費者支出增加約一萬億美元,是歷來最快的增加速率,疫前則要21個月。面對如此強勁需求,難怪供應鏈吃力。
文章指出,美國人遠遠未到用光那2.7萬億美元「額外儲蓄」的時候。根據過往模式,當消費者知道荷包綽綽有餘時就會比較豪爽,超額儲蓄量終會下降,但通脹也隨之而來。
奧爾森認為,結束通脹不出兩個方法,一是停止向經濟「泵水」。另一方法是通過加息約束消費者支出,鼓勵儲蓄,抑制需求,縱然這可能令經濟活動放緩,用藥過猛更可能導致經濟衰退。(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