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為打輿論戰 內地網絡監控擴海外
建西方政商傳媒資料庫 中宣部單位職員:助了解反華網絡
美國《華盛頓郵報》上周五(12月31日)刊登調查報道,發現中國至少兩年前已開始將網絡監控及審查擴展至海外。北京市公安局及其他內地政府部門向官媒以及企業招標,採建實時追蹤Twitter、Facebook(fb)等西方社交媒體信息動態的監控系統及用戶個人資料庫,以西方政商傳媒重要人物為對象,焦點包括香港、台灣、新疆以至中美關係等,一旦出現針對中國負面報道及輿論走勢時,會自動向官員示警。有內地輿情分析師表明,此舉有助北京了解境外反華勢力來打輿論戰,但美國智庫學者警告境外中國人會因此對在社交媒體活動人人自危。
Twitter:不存取私訊 中國官方未回應
Twitter回應指該程式只會實時存取公開條目及數據,並不包括私人信息。fb以至中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暫未回應《華郵》查詢。
《華郵》取得並檢視數百份來自中國國內的招標書、商業合約及企業文件,涉及2020年初以來逾300項中國政府採購項目。其一例子是內地官媒《中國日報》2020年7月的一份標書,顯示中國傳媒大學以約30萬美元(約234萬港元)投得「境外人員身分信息分析平台」監控軟件項目。
標書列明項目背景是「中美貿易談判和香港暴亂事件」,稱要跟美國和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標書要求中標監控軟件可24小時運作,在西方社交平台發掘「知名西方媒體記者」及其他政商界和傳媒「關鍵人員」的信息,分析整理目標人物之間的關係網絡及其「親中程度」。
多由官媒中標 資深職員熟悉外交獲信任
中標軟件具備針對「涉華虛假陳述及報道」的自動警報系統。兩名在北京政府部門輿情分析外判商任職的分析員向《華郵》匿名表示,當系統偵測到「敏感」內容,他們會透過SMS、電郵和專用電腦監視器收到自動化警示。高度敏感的熱門輿論趨勢則會透過一條24小時運作的熱線,匯報至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華郵》指出,這些監控服務很多時由官媒直接提供,由具備英語能力的社內資深職員負責,這些人不乏外交政策專家,故深得當局信任。報道提到的例子是《人民日報》網站「人民網」出價約3萬美元(約23.8萬港元)投得北京市公安局一個情報指揮單位的合約,工作內容包括每周就涉港、台形勢及對美關係提交資訊報告,監控境外社交媒體和就「關鍵人員及機構」提交背景報告。《環球時報》2019年底則以53.1萬美元(約414萬港元)跟中國外交部簽訂3年合約,其間監控外國傳媒和記者。
一名在中宣部轄下單位任職的匿名分析師向《華郵》表示:「現在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反華人士背後的地下網絡」。
美學者:境外中國公民勢陷「極端寒蟬」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學者馬曉月(Mareike Ohlberg)指,上述例子反映中方覺得有責任在海外為自身護航和打輿論戰。
美國智庫自由之家學者沙赫巴茲(Adrian Shahbaz)則表示,中方在海外展開網絡監控會為境外中國公民使用社交媒體帶來「極端寒蟬效應」,「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資訊非常容易被中國當局監控」。(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