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這年,這年告別……
【明報專訊】2021年滿是告別,有人移民他方,不少事物景G大變甚至消失,六四維園不見燭海,七一再沒遊行人潮,《蘋果日報》消失於報攤。
立法會的反對派亦消失,有人看見清一色,有人仍看見五光十色,並稱回歸理性。
議事廳外,公民社會被}散,由扎根香港半世紀至短短9個月,至少59個組織及新聞機構先後解散。
支聯會、教協、民陣、職工盟,一個個曾與港人生活交織的組織,面對官媒及官員口誅筆伐,陷入堅守陣地或「解散救人」兩難掙扎,終究在《港區國安法》的背景下走到盡頭。
中央去年出手訂立《港區國安法》,港府視之為定海神針,令社會回復穩定,在政府總部外設置已兩年的水馬陣終被移除,一些中資銀行外的圍板亦逐漸消失。香港變了天,有人看見漫天法律紅線形成「新常態」,某些口號成為禁忌,不利國安的電影不能上映,書籍被圖書館下架,跑馬拉松要遮掩「香港加油」紋身。這年春夏之交,在維園悼念六四死難者違法與否也要爭辯。警察再禁集會,封鎖維園足球場,疫下維園燭海不再。
6月盛夏,《蘋果日報》走入歷史。繼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去年涉違國安法被捕、還押候審,再有5名高層涉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被捕,警方大肆搜查報館新聞材料,凍結公司逾千萬資產。未幾再有社論主筆被捕,蘋果只能提早告別,出版26年的報紙一周後戛然而止,頭版標題是〈港人雨中痛別 「我]撐蘋果」〉。
半年後,「立場新聞」遇上同樣命運,多名現任及前高層被捕後宣告停運。《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高層均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有新聞從業員憂慮新聞自由受威脅,特首林鄭月娥昨稱這不是「整頓反對派媒體」,純粹是執法工作,和新聞、媒體工作沒直接關係。她又說,享有新聞自由、民主發展也不可成為一個人涉嫌違法的「保護罩」。
在消失的洪流中,還有解散潮。《蘋果日報》消失後一個月內,至少20個公民組織解散,由佔領運動孕育的傘後組織、工會、教會、地區組織、專業團體到人權組織,許多未交代解散原委,社交平台專頁已悄然消失。人權組織由高調批評國安法,到年中部分不願再受訪,本地或國際組織殊途同歸,先是民權觀察解散,後有國際特赦組織撤出香港,稱原因是在國安法下再無法自由運作、難在毋懼政府報復下工作。
公民組織逐一被官方或親建制媒體點名批評,反抗、掙扎後先後宣布死亡。全港最大工會、為教師爭取權益48年的教協,反修例運動後與政府關係惡化,8月被內地官媒抨擊為必須剷除的「毒瘤」,同日遭教育局斷交。連串示好行為力挽不果,工會12天內宣告解散。
以愛國為名字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捲入外國代理人指控而滅,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末代常委拒交資料,各負罪名繫獄。已故首屆主席、民主派元老司徒華曾預言平反六四的2022年將至,支聯會32年路卻走盡。曾被批行禮如儀的悼念集會或成絕唱,在囚主席李卓人獄中信寫道,爭取平反六四,就由千萬人接棒。一年將盡時,大學再容不下《國殤之柱》、民主女神像,盛載集體傷痛的雕塑,年末某夜深宵被拆去。
政府以疫情理由不批准大型遊行集會,示威失聲,民陣召集人陳皓桓被囚,七一街頭首次不見黑壓壓的人潮。曾牽頭遊行反修例的民陣被炮轟「反中亂港」,盛傳將被取締,觸發成員團體退出凝聚公民組織的平台。來屆秘書處無人之下,民陣宣告無奈解散,19年來黑白人海只成追憶。2019年反修例風暴後遺未落幕,逾萬人被捕,有案件2024年才開審,為被捕者提供法律援助的612人道支援基金,已因提供戶口的真普選聯盟清盤而提早停運。
抗爭者入獄、35+初選案民主派被告還押,牆外奏起的是愛國者治港主旋律。關注囚權組織石牆花為牆內人蒐羅物資,炎夏爭取冰巾,但由朱古力延伸到危害國安指控,官員不點名批評在監房「製造特權」後,短短9個月內花開花落。常說要「絕處種花」的創辦人邵家臻慨嘆,公民組織存在可能已是罪名,但「最緊要人無事」。
八九民運催生的職工盟,主張工人自主及獨立工運,在九七回歸移民潮下,買會址扎根香港,在工潮與工人同行;國安法下迎來新一波移民潮,但這次風高浪更急,工會捲入勾結外國勢力指控,成員稱受人身威脅,工會再也站不穩。司徒華生前有份創辦的3個組織,3個月內悉數倒下。
官員屢說,解散抹不走刑責。對民間組織而言,解散抹不走連結。職工盟在最後日子如常開街站、擺展覽,不讓官方奪取話語權,說自己故事。在通過解散的會員大會,幹事與屬會團結聚首,桌前掛了一幅黑底白字橫額:「無論如何 我們還是在一起」。或許這句話,道出了港人在這年無數告別、離散下的心願。
解散潮遺下許多疑問,來年是聚是散?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