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保育聲非一面倒 舊樓居民撐發展
【明報專訊】能採用活化改造的方式留住昔日情懷固然最佳,但有時候在城市規劃發展和保育之間確難兩全其美。近日一則有關廣州地鐵10號或取消建「署前路站」的消息,便再引起舊建築該拆該留的熱話。署前路位處廣州歷史區域東山,據原規劃,為建地鐵站署前路一帶須拆遷,雖然拆遷範圍已避開周圍歷史保護建築,受影響的包括數十年樓齡舊樓,但因牽涉到集體回憶,有網民因此發聲呼籲應留住署前路昔日情懷。
另一方面,也有論者在觀察該區後指出,所謂有「回憶」的舊樓已破爛不堪,居住環境惡劣,保留價值較低,改建成本高於拆卸,保育效果也有限;更重要是,就連當地居民都同意拆遷,一方面能改善交通,促進發展;二來能改善生活,不用在殘瓦中居住。輿論並提出對於不理性聲音蓋過原居民心聲、為滿足打卡而犧牲城市發展的憂慮,認為情懷和建設並非對立,亦不應過度向一側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