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寶庫:治水工程

[2021.12.13] 發表
2021年7月鄭州連日下暴雨,市區頓成澤國,許多車輛浸在泥水,部分翻側。(法新社)
(明報製圖)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圖)自2014年通水以來,至2021年11月運水量逾430億立方米,為京津冀豫沿線大中城市主要水源。(新華社)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2021年7月河南暴雨導致水災,省會鄭州市水浸嚴重,全省最少1481萬人受災、302人死亡及50人失蹤。10月山西連續多日暴雨,造成11市逾175萬人受災。

河南暴雨中鄉村成為洪水重災區,多名內地專家表示,鄉村基礎防洪措施薄弱,防洪標準偏低,以及農村勞動力外流,是導致鄉村防洪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家宏稱眾多鄉村地區防洪建設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程曉陶亦表示,農村防洪等水利設施長期以來依靠農民義務修建與維護,但隨城鎮化發展和大量年輕人離村工作,堤防維護與搶險的力量愈來愈弱。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水利工程設施作用(表)

◆中國近代水災及水利工程發展(圖)

■中國重要的水利工程

◆(1) 三峽工程

長江三峽全長約200公里,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位於湖北宜昌市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包括興建三峽大壩,截斷長江幹流,使大壩後方形成水庫調節洪水。

三峽工程總投資900億元人民幣,1994年12月動工,2006年5月20日大壩全線建成,2009年三期工程竣工。此後,因通航船閘的運輸能力有限而建造升船機,工程於2016年完成。2020年11月水利部、發改委公布三峽工程完成所有竣工驗收程序,具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

爭議1:三峽移民

為興建三峽工程,多個地區被淹沒,涉及湖北、重慶兩省市20個區市縣的277個鄉鎮、1680條村等。工程影響至少120萬名居民的生活,他們須遷徙至其他省縣,被稱為「三峽移民」。單是四川省萬縣(今重慶萬州區),當地政府估計有47萬居民要搬走。政府雖然有實施安置農村移民外遷措施,但有居民表示曾遇戶籍、就業等問題,甚至受人歧視。三峽工程亦淹沒不少歷史古蹟及文物,只保育及搬遷少數古蹟,如位於雲陽縣、逾千年歷史的張飛廟於2002年10月閉館,完整搬遷至長江上游盤石鎮龍安村。

爭議2:抗洪能力

三峽大壩號稱能抵禦特大洪水,惟近年長江流域洪災不斷,大壩抗洪能力被質疑。2020年7月長江防汛緊張,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表示,三峽工程攔蓄洪水能力並非無限大,其防洪庫儲水量為221.5億立方米,而汛期長江上游來水平均3000億立方米,攔蓄洪水的同時需要選擇時間泄洪,預留充足庫容應對7、8月上游可能出現的更大洪水。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2020年7月表示,三峽水庫主要保障長江中下游主流河道的防洪工作,而支流的洪水則靠支流水庫調控,部分區域的水災是出於支流區域的排澇系統落後。

爭議3:安全問題

2020年7月長江流域出現暴雨,有網上帖文以兩張疑似Google衛星圖的三峽大壩圖片對比,發現其中一張圖片中壩體明顯扭曲,因此出現三峽大壩變形的傳言。新華社2020年7月報道,根據三峽監測紀錄,三峽大壩有發生移位、滲流、變形等情形,但未公布數據,僅表示「主要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香港地質工程師及水利專家李焯芬曾參與三峽研究,大壩完工後亦數次回內地做安全評估,他稱三峽大壩工程質量「屬於當今世界水利工程最高標準」,而大壩「不存在絕對的安全」,後期維護和監測是長期、動態的過程,而工程質量標準並非一成不變,會隨着技術進步和民眾需求逐步提升。

◆(2) 南水北調工程

中國南部和北部水資源分佈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中國政府於2002年起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分東線、中線和西線3條調水線路,橫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建設泵站、輸水幹線等工程,將南方水源運至北方。

東線和中線分別於2013及2014年正式通水,而西線仍在規劃階段。據人民網報道,截至2021年7月19日,中線工程已成為京津冀豫沿線大中城市地區主力水源,累計輸水量達400億立方米,約7900萬人受益。

●答一答

解釋中國水利工程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關鍵字

˙水資源危機(Water scarcity)

˙長江三峽(Three Gorges Dam)

˙南水北調(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文字整理:曾卓盈

[智學公民 第14期]

更多教育
大開眼界:國際能源署(IEA)
【明報專訊】電力、汽車燃料等均取自石油、煤及天然氣等能源。為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不會因價格上漲或其他因素而出現短缺,造成能源危機,國際能源署(... 詳情
圖看議題:立會新選制
【明報專訊】改制後的立法會選舉將於2021年12月19日舉行,新一屆立法會會期於2022年1月1日開始。 .主要相關課題:「一國兩制」... 詳情
焦點新聞:張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  稱推進數字化旅遊
【明報專訊】■(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湖南「張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11月18日在武陵源區大數據中心正式成立,張家界亦成為全國首個設立元... 詳情
新聞解碼:拍賣愛因斯坦手稿
【明報專訊】我們平日購物,只需按定價付款。至於獨一無二的、具價值的珍藏,會於拍賣行拍賣,價高者得。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關廣義相對論的手稿,... 詳情
【明報專訊】1. 初稿 2. 一份 3. 最高 4. 車牌 5. 藝術品 6. 當代藝術 7. 亞洲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