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老師不恥下問 啟發裘槎獎33歲得主科研路

[2021.12.10] 發表
2019年6月本港正值反修例風波期間,梁敬池回到母校理大出任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希望以師兄身分關心學生,並連結出理大情。他憑研究獲「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21」及500萬元研究經費。(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由學士至碩士,梁敬池都在理工大學專攻化學科技,畢業後赴日本攻讀電子化學博士,後來到歐洲跟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做研究。踏遍不同國度,他說因為一份理大情,在反修例風波觸發之際「回家」,返回理大做助理教授。除指導研究團隊跨過難關,亦想以師兄身分關懷學生;同時亦盼給予機會年輕人,深信年輕的團隊「容錯能力」更大。梁今年憑研發光響應兩親分子的超分子機器人系統,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33歲的梁敬池2007年入讀理大修讀化學科技理學士,畢業後繼續讀碩士,後來負笈東京工業大學攻讀博士,展開對超分子化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2017年,他以博士後研究員身分遠赴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師從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兩年。

倡團隊互提問 非「看上司表演」

梁憶述在荷蘭拜師期間,兩師徒經常踏單車返學,早上甫進校門開始,話題離不開化學研究。他讚歎費林加時常提出新點子,更邀請別人一起探討可行性,「我也會直接說行不通,但他作為大人物,不介意問一個不及自己大的人」。這種師生相處之道,啟發他回港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時,鼓勵成員多溝通。他說,現在研究團隊定期開會,他會要求成員拋出想法和互相追問,形容通常愈問愈具挑戰,「不想開會時(讓成員)看上司表演」。

返母校理大任教逢反修例

今盼提攜後輩「做更多」

2019年6月反修例風波觸發之際,他回到理大出任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踏過不同國度,他形容回家的感覺截然不同。他說,在「那年代和時刻」,大家或有不同想法,「希望以師兄身分重返理大;關心(學生)從心出發的事,連結出理大情」。他又認為現時責任感更大,覺得要為下一代做更多,除致力指導團隊,亦希望提攜年輕後輩,相信年輕人處事彈性大些、「容錯能力」更大。

獲500萬經費 研小機器人助治癌

梁敬池今年以光響應兩親分子的超分子機器人系統,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可獲500萬元研究經費。項目處於基礎科研階段,他期望15年內研究將細小的機器人系統放進人體活動,能以光控方式「游水」到體內不同地方,日後有望治療癌患者時透過照燈來針對癌細胞「放藥」。

更多教育
大學聯招首階段截止 教大歷史最搶手 浸大電影35人爭一席
【明報專訊】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首階段申請前日(8日)截止。較搶手的學科包括教大歷史教育榮譽學士,379人將該科放Band A(首... 詳情
人物專訪:《囚逃》——黎學鍁
【明報專訊】現年18歲的黎學鍁,以畫作《循·還》在「九龍倉全港中學生繪畫比賽2020/21」獲得優異獎,成為該計劃2021年唯一獲頒藝術獎學... 詳情
人物專訪:思考的人 人的思考
【明報專訊】成長路上,我們各自背負家庭、朋輩或學業壓力,卻總是難以宣之於口,黎學鍁說:「既有朋輩壓力就自然不會與朋輩傾訴,長輩亦因年齡不同無... 詳情
陋巷日常:馬騮為何 站在欄杆?
【明報專訊】住在這裏的人,最近的話題是馬騮。街坊們七嘴八舌地說有一隻馬騮,頗高大的,獨自站在欄杆上,望着過馬路的人,好像等候着什麼似的。我從... 詳情
閱讀篇章:跑步的體悟——劉裘蒂〈跑道〉
【明報專訊】〈跑道〉是台灣作家劉裘蒂未滿20歲時的作品,本文藉記敘跑步時的見聞與其他人的互動,帶出對人生競奔爭勝的體悟。其中描寫人物及景色的...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