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萬字文批美式民主 籲華府「對外改弦易轍」
在美國民主峰會周四(9日)舉行前,中國頻頻就「中西方民主」表明立場。繼前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外交部昨日發表《美國民主情况》報告,羅列美國國會山莊騷亂、黑人弗洛伊德之死、「雙重標準」看待香港反修例示威等事件,批評美國民主制度逐漸「異化」,強行將美式民主強加於人,是行干涉、顛覆和侵略之實。報告又稱,希望美國完善自身民主制度和實踐,「對外改弦易轍」。明報記者
指選舉人團制度代表性不足
這份長達1.5萬字、具中英文版本的報告,力數美國「制度痼疾積重難返」、「民主實踐亂象叢生」、「輸出所謂民主產生惡果」3宗罪。報告稱,在歷史上,美國民主發展有其進步性,但已逐漸異化和蛻變,愈來愈背離民主制度的核心和制度設計初衷;出現金錢政治、少數精英主導等現象,又有總統大選的選舉人團制度突顯代表性不足的問題。
「民主實踐亂象」方面,報告列舉多個例子,例如國會山莊騷亂,是源於「一些政客」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徹底揭開美式民主的華麗外衣」;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則揭露美國長期系統性種族歧視;疫情失控釀成慘劇,則是有政客將抗疫問題政治化。
在「輸出民主」方面,報告以阿富汗戰爭、阿拉伯之春等事件,指美國將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價值理念強加於人,推行「民主改造」,策劃「顏色革命」,「導致許多地區和國家深陷動蕩、衝突和戰爭泥潭」;又批評美國雙重標準,「有位政客」將衝擊國會山莊事件比作911恐襲,但將香港立法會示威形容為「美麗的風景線」。報告又稱,美國長期濫用自身金融霸權和技術優勢,制裁特定國家、組織或人士;指自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生效以來,美國將940多個中國實體和個人列入限制清單,包括港澳在內近400個中國企業及個人被制裁;美國又濫用國內司法訴訟渠道「長臂管轄」,最典型是「孟晚舟案」。
斥金融霸權 提制裁孟晚舟案
報告重申「民主並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一個國家是否民主,應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是由外部少數人來指手劃腳;又稱這份報告「希望美國完善自身民主制度和實踐,對外改弦易轍」。
美國周四、周五將召開線上民主峰會,內地官方近日密集發表評論,抨擊民主峰會或探討中西方民主差異(見表);上月底起,官方、大學、半官方性質的團體,亦先後舉辦多個以民主為題的研討會,探討不同國家民主制度等議題。外長王毅亦在外訪多個場合,批評民主峰會是在世界上策動分裂,以意識形態劃線,鼓動陣營對抗。
今次民主峰會將有110個國家、公民團體及個人參加,將聚焦「對抗威權」、「打擊貪腐」及「促進對人權尊重」三大議題。美國國務院新聞稿提到,「必須證明民主仍然有效。要做到這一點,民主國家必須團結一致,抵抗獨裁者的威脅」。台灣獲邀參加,中國大陸、俄羅斯不在受邀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