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稱寄宿制助自立 「兒孫學漢語利求職」

[2021.12.05] 發表

新疆學校普遍實行寄宿制。近年有外國傳媒報道指不少兒童被迫與父母分離,遠離母語教育;當局稱「骨肉分離」一說是荒誕論調。本報記者4月底至5月中到當地採訪,有學生家長表示,寄宿制學校並非學生不能回家,認為學生住在學校,有助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學習習慣。

今年62歲的莎車縣居民阿不來提,有10名兒孫均在當地上學,其中一名兒子讀初中。他說,除語文、數學、地理、政治、歷史、音樂、體育等科目外,亦會學習英文(非選修),學校還保證自願報名的維族學生每天有兩節維語課,成績納入考核。阿不來提稱,家族至今都以維語交流,但兒孫也應學好漢語,以助將來找工作,尤其是到內地經濟更發達的省份。

據新華社報道,新疆2018年已實現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及漢語)教育「全覆蓋」。阿不來提稱,學童除毋須繳交學費和書簿費外,當局亦提供午餐。他又說,學生每周都能放假回家,認為寄宿能提供較好的讀書環境,培養孩子獨立意識,也能紓緩父母壓力,「以前孩子在家除了玩手機、看電視,從來不會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現在可以自己洗衣服」。

「愈來愈多維族進工廠企業 觀念改變」

有和田商人對記者稱,南疆過去經濟落後,教育基礎薄弱,有家中子女眾多的維族家庭,寧願送孩子去費用全免、可提供寄宿的清真寺甚至地下講經點,也不願到要收費的公立學校。不過該商人認為,清真寺與地下講經點雖可教授維族子弟學習維文或阿拉伯文時,卻同時為極端組織「打開方便之門」,指很多南疆青年受影響,國家認同感淡化。

曾任駐村幹部的維族女子古麗認為,現在維族民眾心態的轉變,是因為當局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增。「過去南疆的維族人多是農牧民,由於不重視教育,百姓生活無法改善。但是現在愈來愈多年輕維族人進了工廠和企業,和內地城市生活的漢族人一樣,大家的生活觀念也改變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1月起,新疆實行15年免費教育,涵蓋幼稚園及高中,多於內地「小學加初中」的9年義務教育。新疆區委宣傳部人員向記者稱,南疆已基本可以保證幼稚園「不出村」,方圓5公里內有小學;中學等因多設在鄉鎮以上行政區,大部分學生要在校寄宿。翻查報道,同年秋季,自治區教育廳發布《通知》,要求全疆停用維吾爾語的《語文》教材及輔助教材。官媒CGTN今年4月發布「反恐紀錄片」,指過去部分教材滲透分離思想,「包藏禍心」。據內媒今年10月報道,教育部已發布《中小學少數民族文字教材管理辦法》,指民族文字教材編寫修訂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