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角度:糖尿病與精神壓力
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精神壓力不會導致糖尿病,但會影響血糖水平及患者如何看待病況。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個人一生的起落中處理糖尿病的病情本已是精神壓力的來源,活在糖尿病中已不是容易的,尤其是當親友並不明瞭當中的困難。
精神壓力源自人體應對新或困難的處境,可以是短暫的,例如擔心明天作報告時的表現、也可以不是那麼急逼、但卻是持續的憂慮,例如錢財、人際關係、親友病患等,精神壓力會影響個人的身體、情緒和心理。
人體在感覺到精神壓力時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包括皮質醇(Cortisol)和腎上腺素(Epinephrine、又稱Adrenaline)等,這為人體作出「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提供能量,但這些荷爾蒙會導致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即人體肝臟、肌肉、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液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內進行分解及提供能量),所以血糖的水平上升。若精神壓力持續,血糖水平也持續升高,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從而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
精神壓力本身不會導致糖尿病,但有證據顯示兩者是有關連的,高壓力荷爾蒙水平會令胰臟不能正常製做適量的胰島素,這會增加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有些人在遇到精神壓力時會過量進食、甚至暴飲暴食,這會增加體重及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反過來說,患上糖尿病經常是精神壓力的來源,尤其是在確診的初期,患者需要學習和記著有關的資料、注意飲食和運動、服用或注射藥物、測試血糖水平等,擔心藥物的可能副作用、等待測試的結果及測試結果並未達標等都會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有些患者反而會擔心因服用藥物的劑量過大、或飲食不勻而出現低血糖症(hypoglycemia),他們會因擔憂低血糖症何時出現及如何處理而感覺到精神壓力。
很多時有些糖尿病患者感覺不知所措,患上糖尿病令他們感到沮喪和苦惱,有些患者擔憂出現併發症,另外有些患者在血糖控制不達標時會有內疚的感覺,這個不知所措的感覺可能在患者同時經歷其它壓力時會惡化,這會導致糖尿病困擾(diabetes distress)或糖尿病相關
心理困擾(diabetes-related emotional distress),若未能及時適當處理,情況會持續惡化而導致糖尿病倦怠(burnout,即處於身心疲乏與耗竭的狀態)。
在應對精神壓力時,每個人會使用不同的方法,要明白有壓力時要更好照顧自己,但很多時這並不是容易的,例如忙於工作或照顧家人而可能會忘記服藥及進餐,所以,重要的是要取得平衡,在妥善照顧自己時不要為要做到完美而為自己添加過多負擔,這會引起或增加壓力。
充足睡眠、定時運動、適量的休閒和鬆弛時間能讓人更好應對壓力,此外,避免在受到壓力影響時享用安慰食品(comfort food)或喝酒,因為,這都會令血糖升高。
向信任的人傾訴,例如談及什麼事物會引起或增加精神壓力是會有幫助的,讓患者能較客觀看待事物,把各種因素都考慮,或是從一個較大角度看待事物;很多時單是有人聆聽、讓患者發洩情緒已能令他們解除心中的焦急和愁悶。當然如有需要,必須盡快求醫,尋求專業人士的輔導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