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鍵詞:造出薄A真不了?
【明報專訊】粵語「造出薄v有製造假象、使人產生錯覺,或條件不成熟、不具備也要勉強湊合之意,可用於對人、對事的時候。例如以出格的言論和誇張的行為包裝個人形象,造出假象,向別人表現自己所缺少的氣質。縱使「造出薄v的仿鑽也能如真正鑽石般發出璀璨的光彩,但假的真不了,造的只是表面,內在卻無法造出來。
造得快 好世界?
前文提到「造」偏重於大規模生產,需較長工序方能完成。一幢大樓並不能一時三刻就竣工,整個施工期需時數十個月,經過打樁,以及裝設升降機、供水系統、消防裝置等工序。若因貪大求快,偷工減料,會導致建築物不合規格。在客觀現實上,大廈確實建成,但試問,動輒倒塌的大廈,又能否算是「大廈」呢?
《孟子?公孫丑上》有「揠苗助長」寓言,宋國有個人嫌田堛漸搨]長得太慢,便拔高禾苗,疲憊地回家跟家人說:「我今天幫助禾苗長高,疲勞不堪。」兒子聽後急忙跑到田堿搳A禾苗全部枯死了。揠苗助長,比喻人做事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縱使辛勤努力仍是徒勞無功,弄巧反拙。
急切地追求短期效果,如農夫過早採收農作物,或種植時使用過多的荷爾蒙或生長調節劑,皆影響農作物的營養與風味。同學緊記「造」意指慢慢培養,農業如是,建築如是,學習如是,欲速則不達。
風氣做壞了
「造出薄v的動機是什麼?心理上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大部分還是為了滿足內心的虛榮,迎合社會價值。若今期流行文青風,街上年輕男女都「造」出一副文青模樣,左手一本書、右手一杯咖啡,社交平台上滿滿的文青cafm打卡照片。
清代文學家龔自珍〈病梅館記〉載,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盛產著稱於世的梅樹。有人認為「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傾斜)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梅以彎曲、傾斜、稀疏的姿態為美,長得筆直、端正、繁密的則缺乏姿韻,用歪曲的審美觀品梅。於是賣梅的人「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砍掉端正繁密的枝條,培養橫斜的盆枝,強行改變梅樹本來的樣貌,謀求高價,以至梅都成病態了。
龔自珍以梅喻人,抨擊當時清朝專制管治下,藉茯嚌|考試及文字獄消弭知識分子的思想,統治者與其附庸束縛「直、正、密」的人才,而「曲、欹、疏」的奴才庸才卻受到青睞。在社會陳腐的風氣下,病梅反比好梅更受人喜愛。龔自珍看茪@堆小丑上位,愈是無腦愈能被認同,只能不屑一笑,盡力療梅。文章中的病梅無奈被賣梅者強行修剪,尚算無辜,若是自願扭曲形態的梅,又算什麼呢?
做多驉A太做作
一般人多少都會做「形象管理」,小至初次與新朋友見面,一般會隱藏最真實、最自然的反應與想法,儀態談吐裝得彬彬有禮,設法為對方營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大至為獲上級認可,地方官員移石造景,勞民傷財搞面子工程,造出看似成長進步的政績。
晉武帝司馬炎即位之初焚裘示儉,太醫程據獻上一件用雉頭羽毛織成、名貴無比的衣服,司馬炎於殿前當眾燒掉衣服,明令禁止任何人穿戴奢侈品。不過,當他吞併東吳完成統一大業後,便怠於政事,耽於遊宴,沉溺於淫樂之中,朝廷上下奢靡成風,出現石崇與王愷鬥富的故事。
《世說新語?汰侈》記載,石崇和王愷皆是富豪,石崇家中廁所有十多個穿著華麗衣服的婢女侍候,並放上甲煎粉、沉香汁一類香物,應有盡有;王愷用麥芽糖和飯來擦鍋,石崇則用蠟燭當柴火做飯,生活豪奢。晉武帝鑑於王愷是自己舅舅,常幫助王愷。有次武帝把一棵高二尺的珊瑚樹賞給王愷,王愷得意洋洋向石崇炫耀,誰知石崇不屑,用鐵杖把珊瑚樹敲碎。王愷既惋惜,又以為石崇妒忌,聲色俱厲。石崇說:「不用生氣,我賠你」,乃命手下到家中把珊瑚樹搬來,三四尺高,樹枝挺秀,光彩奪目,王愷看了自感失落。
這場「大龍鳳」,純粹是為向人炫耀財力,為自己臉上添光貼金,毫無意義,浮誇做作。
做作皆因「唔掂當」
宋徽宗絕對是傑出藝術家,書畫造詣無與倫比,但就是不適合當皇帝,臣子章惇曾言:「端王(徽宗)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是古時一年中非常重要的節日,懂得追歡取樂的徽宗又豈會錯過?唯恐元宵當日陰晴未保,他提出預借元宵,提早於農曆十二月初一起開始點燈,直至翌年的元宵節,這樣就能在晴朗的天氣下觀賞花燈,飲酒作樂。時有謔詞《賀聖朝.預賞元宵》道:「太平無事,四邊寧靜狼煙眇。國泰民安,謾說堯舜禹湯好。萬民翹望彩都門,龍燈風燭相照。只聽得教坊雜劇歡笑。」詞中描繪京城到處張燈結綵,與民同樂,舉國歌舞昇平,喜氣洋洋。
然而,當我們縱觀歷史,徽宗親政後怠亂朝政,寵信奸相蔡京、宦官童貫等佞臣,激起各地民變,例如宋江和方臘起義。加上在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金滅遼的計策接連失據,更遑論最終發生「靖康之難」,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與不久前的預祝元宵的火樹銀花盛G,形成強烈對比。
文:何雋彥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插圖:張欲琪
[語文同樂 第5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