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成:半百樓齡單位30年後增4倍 重建步伐難追
【明報專訊】市建局今年成立20周年,行政總監韋志成昨發表網誌表示,比對初成立時,市建局面對樓宇和市區「雙老化」挑戰更嚴峻,未來30年本港市區逾50年舊樓單位,將大增逾4倍,由2018年約19.8萬伙增至2048年85.4萬伙。他稱,即使市建局盡力加快重建步伐,恐仍無法追上單位老化速度;又稱未來5年將投放1000億元於市區更新工作,會以推動樓宇復修為核心。
未來5年投放千億更新市區
核心工作推動樓宇復修
韋稱,在推行市區更新工作上,市建局面對3方面挑戰,包括傳統「拆一幢、起一幢」項目主導模式面臨重建困局,未能解決舊區土地規劃過時引致的社區設施落後、交通擠塞等問題;部分屬超高密度、龐大而失修的舊樓群,亦因涉高昂收購及發展成本,未找到可行重建模式。
他說,市建局2016年起以小區發展模式推行土瓜灣重建項目,逐步由「項目主導」邁向「規劃主導」,以整全規劃角度,檢視項目範圍毗鄰未被善用的政府土地等,並納入規劃重新整合。他稱在規劃主導下,已促成重建深水埗兼善里舊樓群,並舉例土瓜灣「十三街」和「五街」、佐敦「文字樓」及大角嘴「中字樓」,重建難度較兼善里有過之而無不及,需以新思維、新規劃工具制定不同更新方案。
韋志成續稱,市建局未來5年準備投放1000億元於市區更新工作,但要做到整全的樓宇維修保養,所需財政資源仍不足,隨着本港有85萬伙單位踏入老化周期,假設平均在70年後清拆,當舊樓由30年起以每10年為一個保養期,平均每伙維修支出估計需8萬元,這些單位拆卸重建前需進行約5次復修;以此推算,保養單位整體支出料逾3400億元。他認為,需要有新概念和執行模式,促使業主在公用地方外亦保養單位得宜,才能發揮樓宇復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