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close-up:樂齡科技
【明報專訊】創新科技是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的方向之一。2021年於設計工程師國際大賽獲獎的張珮琪,研製幫助護理員餵食及幫助長者進食的智能系統,希望減輕護理員的工作壓力,以及避免長者進食鯁塞。
.答: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香港地區賽得獎者 張珮琪
.問:通通識
問:可否解說你的得獎設計樂齡科技系統omnom.的特色?
答:整個系統設5部分,分別是穿戴式頸環、湯匙、用於護理的托盤、智能手推車及手機應用程式。頸環內置吞嚥監測器,能更精準地即時監察長者的進食狀况;湯匙經特別設計,可幫助促進長者的口腔肌肉活動;托盤及智能手推車則能顯示每名長者的專屬餐單和膳食紀錄,取代人手記錄長者的進食資料。這設計系統的目標除了減輕護理員的工作負擔外,也能協助護理員為每名長者設計合適的照顧方案。
問:有什麼契機讓你設計這個樂齡科技系統?
答:我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產品設計學時,間中留意到安老院舍傳出虐待長者的新聞。我想這些事故頻生應不是個別事件,於是反思問題是否出自長者護理行業工作系統上。我亦曾與同學討論過服務長者的產品和設計,因而接觸樂齡科技,並驅使我在是次比賽有這方面的構思。
問:為何你的設計會想到從長者的吞嚥問題着手呢?
答:在構思設計前,我先以問卷訪問長者護理員,並分析護理員的壓力來源和挑戰,我發現其中一項最令他們身心疲憊的工作是餵食長者。我與數名現職護理員傾談後發現,他們在幫助長者進食時需觀察長者的咽喉,以確保長者咽喉沒被食物鯁塞。不過,由於長者的皮膚鬆弛,護理員往往需要集中精神觀察,而餵食一餐飯的時間可長達1小時。此外,當護理員要同時照顧多名長者時,未必能同時間觀察他們的進食狀况,亦有老人拒食。總括而言,餵食是讓護理員很疲累的工作,因此我希望透過設計智能系統,減輕長者護理員的工作負擔。
問:設計在測試階段曾遇過什麼困難?
答:由於測試階段正值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沒辦法親身接觸安老院舍的長者,加上部分長者拒絕脫下口罩測試系統,所以我只好找與我年紀相若的志願者試驗。另外,我沒有念過工程相關學科,需要另外找熟悉工程的同學幫助。
問:你認為樂齡科技有什麼限制?
答:我覺得樂齡科技在香港頗為普遍,我知道有護老院會放置巡邏機械人,也有引入餵食用的機械手臂。不過,大部分樂齡科技產品只能解決長者的生理需要或提供一些專門功能,忽略了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以我的設計為例,首要目標是要幫助長者進食,其次是讓長者吃得舒適,再者就是希望增加護理員與長者之間的互動,系統既提供適合長者的餐單,亦能讓護理員提供適切的服務,以增進護理員與長者之間的感情。不過,如果只單靠科技,未必能為長者帶來關愛和照顧的感覺,因此科技始終不能取代護理員的角色。
文:陳威諾
圖:受訪者提供
[通通識 第7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