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需求飈 亞洲國家難戒「煤癮」
棄用燃煤與否成為本周末起一連兩場重要國際會議的焦點之一,但關鍵在於染上「煤癮」的亞洲國家。數據顯示,對比千禧年初,美國和歐盟的煤消耗佔比明顯大減,中國、印度和東盟卻顯著增加(圖一),足以說明趨勢。許多亞洲國家縱使作出減少燃煤的承諾,但受困於缺電等現實壓力,近期消耗量不減反增。專家解釋,亞洲人口增長和經濟急速發展等因素導致能源需求節節上升,令區內國家對燃煤發電堪稱「上癮」。
減排承諾難履行 中印成例子
平衡環保和能源需求的兩難,在全球頭兩大煤炭生產及消耗國的中國和印度可以體現出來。中國承諾2060年或之前達到「碳中和」,並宣布停止新建海外煤電廠,但現實是內地新建燃煤發電站的全球佔比由2019年的64%增至去年的76%,另外為解決電力供應問題,國家發改委上月底更敦促「全力」增加煤礦產量,今年第四季料可增加1億噸。
印度早前鬧出煤炭儲備荒,幾乎引發全國大停電,迫使國營印度國家火電集團兩年來首次增加煤進口量。國際能源署預計,印度未來廿年用電需求增長將是全球最高。總理莫迪宣稱要在2030年或之前令再生能源產電量達至450千兆瓦水平,但屆時煤電仍佔全國產電量近半,現時還在額外興建總值600億美元的煤電廠。
專家:人口經濟增長驅動
獨立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專家蘇亞雷斯(Isabella Suarez)同意亞洲國家這種現象如同「(用煤)成癮」,但她提醒有別於歐洲,橫跨亞洲的能源需求急速上升,「這是人口不斷增長、擴展電力供應觸及範圍以及大型經濟增長和發展所驅動」。
燃煤發電的碳排放要比其他化石燃料更為強勁,加劇氣候變化問題。但聯合國環境署專家夏爾馬(Sudhir Sharma)分析指,亞洲國家堅持用煤的主因是燃煤發電行之有年,不似再生能源那樣存在風險兼缺乏明確政策,故投資者和銀行更放心注資。他認為各國政治意願是關鍵,例如要將國家電網現代化,支持再生能源,並規劃相應的勞動力重新調配和工業改革。
亞洲開發銀行今年5月宣布不再為煤礦、燃煤發電廠以至石油及天然氣產業提供融資,最近還提出收購燃煤發電站和促進採取綠色代替品等方案,冀加速推動區內國家擺脫「煤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