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犧牲了…… 毛孩,棄養 鄉情,消逝
【明報專訊】逾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750萬人口,香港的土地房屋議題一直是大難題。為增加房屋供應,政府早在1990年代已討論新界東北發展,其後於2013年落實計劃,為這場城鄉角力戰掀起序幕。今年10月6日,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推動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發展的「北部都會區」,欲將新界北打造成另一個都會區。20年後,預料香港的鄉郊面積會大幅削減,鄉情不復,失去家園的,又豈止植根數十年的村民,失去棲身之所的更少不了與人為伴的小動物。
文、圖:朱安妮
小白,年紀也不小,身上長毛總是打結,是古洞北河上鄉路與新波樓路之間的「路仔」住客,小時被遺棄蘇女士一家門前,依靠他們給予的飯後菜生活,一住就七八年。除了小白,蘇女士也收留了小黑和Lucky,請牠們吃飯,也請牠們看門口。但小白大概是最不稱職的門口狗,看到陌生人會搖頭擺尾,飯後牠就四處閒逛,每天可能有一半時間都在古洞不同區域巡視。即使家門外已成地盤,多了奇形怪狀的機械,也不減冒險興致,更闖進地盤留下足印。
小白不知道這些改變的象徵,不知道那些陌生人到訪目的,也不知道將永別家園。由於蘇女士早已丟失小白的針卡,沒植入晶片,亦因太多居民上樓而棄養寵物,多個領養機構拒絕接收小白、小黑和Lucky,地政總署的安排則是聯絡漁護署轉交到政府去年撥款10億元設立的動物收容中心,當時計劃原只收容東北發展計劃受影響動物,但只可容納200隻,遠不足以收容本來受影響範圍過千貓狗,遑論整個北部的動物。漁護署回覆查詢稱,去年1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接獲20宗居民求助,涉及32隻狗及6隻貓,一些動物機構亦有接收受影響居民的動物。
毛孩守護者Kent估計,東北發展範圍約有2000隻動物,北部發展範圍的動物數量更難以估算。他預計因大多數人都養狗來看門口,居民上樓後將有大量狗被棄養,繼而人道珝嚏A但撥款予民間團體接收動物卻沒實際效果,認為應由政府設立更多動物收容所,推廣領養,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小白見證荇a園變遷,樹木被砍,鄰居搬走,工程展開。9月24日,地政人員帶同警察封鎖家門,意味小白的「路仔」生活成為歷史。翌日,漁護署前來欲捉走小白與牠的兩個同伴,小白被曾幫忙絕育的義工帶走,小黑和Lucky則暫留漁護署狗房,待政府撥款的新動物收容中心建成後成為其住客。
「北部都會區」發展範圍包括上水、粉嶺、元朗、洪水橋等,涉及300平方公里(3萬公頃),提供逾92萬個住宅單位。其中古洞北佔約450公頃,收地程序早已展開,房屋須拆、樹木須砍,村民也須走。約50多歲的觀妹有六兄弟姊妹,皆出生於古洞東方區,今日只剩她一家三口留守到最後。其家姑離世後,把同樣面臨重建的土瓜灣高層唐樓單位留給其夫,但其小姑一家已居上址,而且觀妹腿長骨刺無法走樓梯,發展局以其夫擁有物業為由拒派公屋,只暗示觀妹辦離婚方能編配單位。氣憤的觀妹寧願辛苦走樓梯也不願離婚,「這樣不是拆散我頭家嗎?」但另一邊廂,土瓜灣重建亦蓄勢待發。
黃氏夫婦居於古洞北數十載,無生育的他們視兩貓一狗為兒女。發展計劃討論多時,收地大限終至,家園左右兩旁早已變成工地。但要從居住了數十年的家搬到新家並不容易,身體欠佳,承受茼a盤噪音與地政總署壓力,令他們精神也欠佳。能帶走的死物不多,但3條小生命,也只可帶走兩隻貓花花及QQ,對陌生人不友善的唐狗BB難被外面房東接納,再不捨也得捨。更慘的是,他們離開了古洞北的家後搬到古洞南,而北部都會區的計劃亦很可能令他們再度搬遷。
與BB面臨同樣命運的,也有王生王太家的4隻狗,豬尾、四眼妹和古惑妹已是12歲高齡,年輕一點的小黑也有8歲。兩夫婦搬離古洞後,4狗也只得安置到動物機構,困在籠中,或許牠們的遭遇已比王太在家外每日餵飼的流浪狗好,至少未必走上人道珝尷熊晴禲C
馬草壟信義新村坐落於蠔殼圍私人魚塘旁邊,土生土長的劉家享受鄉郊生活,祖母在屋外種植,父親閒時跑步,母親帶兩小孩「放電」,長子劉鎮昇喜歡踏單車到魚塘,還有隨行的愛犬「玻璃」。他們很清楚,這樣的光景不會維持一輩子。
發展與保育,從來都是矛盾的兩端。政府計劃將整個連接深圳邊界的鄉郊地區加以發展,人們種植一草一木、小動物悠然自得在田邊曬太陽的畫面不復,換成一幢幢高樓大廈與人們急促的腳步。當不少人憧憬都市化的宏大藍圖的同時,是否有一些微小事物,是我們可以關注、需要關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