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戲院歌廳今淪「鬼樓」 協調重建無果
發生火警的高雄城中城大樓迄今有40年歷史,早期大樓內有商場、戲院、歌廳等設施,風光一時,但隨着商圈移轉,逐步凋零,許多單位人去樓空,髒亂不堪。大樓公共設施年久失修,被稱為「高雄第一鬼樓」,有些地方宛如廢墟。有市議員稱曾召開兩次重建說明會,可惜大樓沒有管委會,未能協調改建,終釀悲劇。
常見醉漢露宿者 300呎樓賣5萬港元
台灣《自由時報》報道,城中城大樓於1981年核發使用執照,當時地下1樓至4樓為商場和歌廳,5至6樓是戲院,7至11樓為住家,12樓是餐廳。住戶回憶,當年因鹽埕區仍是高雄最繁榮的行政區,大樓曾經風光一時,商家及戲院的生意都非常好。
隨着商圈轉移,城中城大樓逐漸沒落,歷經長達10幾年的治安黑暗期,醉漢與露宿者常躺在大樓前,大樓套房只能租給經濟弱勢的民眾,加上內部公共空間因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宛如廢墟,故大樓有「高雄第一鬼樓」之稱,被譏為「送人住也沒人要」的房子,一間8.9坪(約316平方呎)的套房,花20萬新台幣(約5.5萬港元)就買得到。
里長:住戶無錢 滅火器不足
台灣《聯合報》引述當地府北里長林傳富說,過去大樓至少發生過10宗火災,除了這一次,1999年也燒得很嚴重,但因為是白天,未釀傷亡;前幾年還有精神障礙者在室內燒棉被,最後此人也把自己燒死在套房內。林傳富說,兩個月前才剛爭取到經費,替城中城住戶安裝滅火器,又因住戶實在是沒錢,7至11樓每層只能裝3支,根本不夠用。
高雄市議員李喬如昨在市議會指出,她10年前就注意到城中城大樓設施老舊、逃生不易,曾召開兩次重建說明會,可惜找不到管委會,未能成功協調改建,無法阻止這場悲劇。
李喬如表示,昨日火警發生後,政府不僅要解決後續安置及善後,更應積極解決城中城整體問題。台灣網媒「上報」報道,其實城中城後來換了新任主委,這幾年大樓管理逐漸改善,詎料又發生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