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股上升
美國債券市場假期,亦沒有經濟數字公布,美國股市偏軟比較窄幅。油價升破80美元,黃銅上升2%,原材料股大多上升。中國預託證券繼續上升,再生能源股也受到能源價格上升的影響向上。加密貨幣概念跟隨比特幣上升。開市時候全線皆升,增長股落後價值型股票,但之後能源股財務股回吐,科技股下跌。美股走勢反覆。不過能源股及財務股相信是投資者乘低買入的對象。
中國山西省水浸,682個煤礦中有60個受影響,影響了今年煤產量30%。中國鄭州煤期貨(見圖)上升11%至1507人民幣的紀錄性高位。美國煤股普遍上升,一些煤股曾經上升10%以上。
高盛調低美國經濟增長預測,今年又由5.7%調低至5.6% ,2022年由4.4%調低至4%。
財經市場永遠不能完全證實或否認一些因果關係,但是總可以從蛛絲馬跡推斷一些可能。日前我說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不是股市反彈的原因。一個最簡單的旁證就是如果暫時解決債務上限問題是是導致美國股市反彈的原因,那麼之前美國股市下跌應該是和債務上限問題有關係。但這個邏輯不能解釋為何環球其他股市在過去一個月的表現比美國股市還要差。
現時市場充滿奇怪走勢,好像商品和美元同時處於今年高位,這是比較少出現的情況,因為通常市場都認為美元和商品存在負面的相關系數。從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只是一個圖表上重叠的視覺問題。我們將商品和美元兩個圖表放在一起,大家是真的同時上升,但是如果從每日走勢來看,商品和美元通常都是相反走向的。商品和美元的6個月每日回報的相關系數是-0.42,接近8年來最闊的水平。
自從1980年以來,彭博商品指數和美匯指數以半年計在1269個交易日(少於12% )一同上升最少2%,之後一個月平均上升0.2%,但是商品的回報中位數是輕微下跌。連結美元和商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是利率。商品價格上升,市場憂慮通脹,利率上升推高美元。但是理論上不是美元上升不利商品嗎?開始打結了….不是真的打結,而是慣性的簡單直綫邏輯不能用於復雜的財經分析。
截至10月6日一周,根據EPFR數字,股票基金流入130億美元,債券基金流入39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流入149億美元,貴金屬基金流出1億美元。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流入21億美元,高息企業債券基金流出26.5億美元,州政府債券流出0.62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流出。股票基金之中,美國股票基金流入0.71億美元,日本基金流入43億美元,歐洲流出13億美元,新興市場流入20億美元。財務流入,能源股流入,醫療保健股流出,公用股流出,地產股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