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擦防曬乳!
防曬還有3件事情要注意 衣物穿對才有用
皮膚許多相關的癌症都與曝曬有關,因此防曬不只防變黑,也能防止皮膚癌變。但是光擦防曬乳不夠,因為防曬乳無法完全保護皮膚,所以以下幾點防曬事項必須注意 :
1.撐傘能遮陽,但這個顏色最好
大太陽底下,許多人會撐傘,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引用醫學期刊《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 (JAMA Dermatology)》2013年的研究指出,只要撐陽傘,就能遮擋77%∼99%的紫外線,是相當有效的防曬方式。
朱柏齡指出,傘的顏色愈深,防UV的效果愈好,一般雨傘可以遮擋77%紫外線,黑傘可以防止90%,若是遮陽的專用傘,抗UV效果更可達99%。雖然深色傘吸熱,傘面本身溫度高,但因為隔絕光線效果佳,傘下的溫度其實並不高,有良好的降溫作用。
不同材質傘的抗紫外線效果有異,發現若是一般材質薄、透光,通常遮蔽率比較差。當時檢驗實驗室經理梁金源解釋,受限於織品本身特性,有些材質即使做了抗紫外線加工,效果也有限。譬如織品密度低、易透光或是布料薄,都容易被紫外線穿透。
皮膚科醫生趙昭明則指出,有些傘會將銀膠做在傘的內層,雖然遮蔽了上方照射下來的紫外線,卻也可能反射地面上的光線,增加曬黑機會,最有效的陽傘應該是內層黑色或深色,外層塗上銀膠,防曬效果更好。
2.即使開車也要防曬
坐在車內,雖然擋風玻璃阻擋了UVB,但UVA仍會射進車內。2010年《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 》調查車內位置對皮膚相關癌症的影響,結果發現,坐在車內左邊罹患皮膚癌的機率大於右邊。所以在車內 (尤其是駕駛)也建議能穿衣物遮蔽皮膚,另外也建議貼能阻擋UVA的隔熱膜或色膜。
3.衣物選擇很重要
除了防曬乳,衣物可說是最重要的防曬用具,西奈山醫學中心 (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皮膚科助理教授威廉絲(Estee Williams)指出,衣物和防曬乳搭配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曬效果。但衣服可不是隨便穿都有保護效果,根據美國皮膚癌症基金會 (? Skin Cancer Foundation)的建議,除了盡量能覆蓋皮膚,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新的衣物,洗過防曬效果會更好
衣物經過洗滌,纖維會緊縮,因此能提供較好的防曬效果。
• 顏色愈深或愈亮愈好
深顏色或顏色較明亮的衣物,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紫外線直接穿透皮膚。
• 購買具有防曬效果的衣物
衣物的防曬係數是UPF,是1996年由澳洲提出的衣物紫外線防護設測試方法標準,總共分為3級,數值愈高表示抗紫外線功能愈強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標準(CNS)如下:
A級:UPF 40∼50+: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2.5%
B級:UPF 25∼39: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為2.6∼4.1%
C級:UPF 15∼24: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為4.2∼6.7%
一般而言,單純、未經過加工的T恤的UPF不超過15,但皮膚癌基金會的研究發現,UPF至少要30保護力才夠。因此有些衣物製造業者會在織物中添加一些物質來增加防曬效果。
紡織綜合研究所檢驗組副主任林紀宏指出,防曬衣物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織得較緊密,另一種是加工,有的是織品製成後添加額外的加工劑,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線,但有壽命和洗滌次數的極限;另一種是在一開始抽絲時就加入二氧化鈦或氧化矽,但因為抽絲過程中溫度很高,這些化學物質很容易因為高溫而失效,因此這種技術困難度較高。
雖然一般國家都有指定標準來為這些防曬衣物分類,但林紀宏表示,因為防曬並不是衣物的必要功能,因此目前還沒有規範。
• 較緊密的布料防曬效果好
衣物本身使用的織法密度較高或較厚重的布料,防曬效果較好,例如聚脂纖維、萊卡、尼龍、丹寧布、卡其布、蠶絲、羊毛等等。其他如棉織品、亞麻、嫘縈等防曬效果較差。
想看衣物是否能防曬,只要把衣物放在光底下,如果光能透過衣物,就表示可能織法或布料可能太薄、防曬效果有限。
• 寬鬆的衣物比緊身好
寬鬆到合身的衣物防曬效果好。若是太過緊身,衣物會在活動時遭到拉扯,纖維變薄,防曬效果就會下降。
• 潮濕程度
如果因為流汗而使衣物潮濕,會降低分散紫外線的能力,且會黏在身上,降低防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