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研調整垃圾桶數量 垃圾站裝CCTV
【明報專訊】不少三無大廈及舊樓無垃圾收集點,不少居民會將垃圾丟到街邊垃圾桶。環保署稱,會與食環署商討垃圾徵費執法細節,包括會否調整街上垃圾桶數目及在垃圾收集站加裝閉路電視。有環團認為在18個月準備期內,應分階段減少街上垃圾桶數量及縮小桶口,以免成為非法棄置垃圾黑點。
環保署助理署長鄭懿嘉稱,三無大廈和部分舊樓或無收集垃圾的地點,部分居民會自行棄置垃圾於食環署垃圾收集站,但徵費實施後無論如何都要使用指定垃圾袋,未來18個月會逐步向物管、清潔公司等發指引,日後拒收非使用指定垃圾袋的垃圾,亦會與食環署商討執法細節,尤其針對非法棄置黑點,亦會考慮在垃圾站加裝閉路電視,也會視乎情G看是否再調整街上垃圾桶數目。
食環署表示,該署已在全港275個非法棄置垃圾地點安裝網絡攝錄機,預計可擴展至約300個地點。另外,該署2017年中開始逐步設立35支專責執法小隊,加強對違反公眾地方潔淨罪行者執法。
環團倡效台灣 縮桶口查垃圾車兼巡樓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正式落實收費前,應逐步減少街上垃圾桶數量以免鼓勵非法棄置。他稱現時街上垃圾桶投入口雖已縮減但仍太大,台灣垃圾桶入口只有成年人拳頭大小,僅可放入紙屑等細小垃圾,認為將來本港仍可在人流較多的地點放置垃圾桶,「但不用現時一條街有多個垃圾桶這麼多」。
何又建議,落實徵費初期仿效台灣做法,每晚派執法人員兵分兩路,跟隨垃圾車檢查垃圾是否以指定垃圾袋包妥,以及上樓巡查向違規單位發告票,嚴厲執法以增阻嚇力,對守法市民較公平。
三無大廈缺收集點 社協:多棄街桶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稱,三無大廈不少居民會直接將垃圾丟至街邊垃圾桶,加上近一兩年垃圾桶減少,曾有街坊因放垃圾在已塞滿的垃圾桶旁邊,被食環署檢控亂拋垃圾,若實施徵費,需花時間讓街坊了解如何減少垃圾及增加回收設施。
按政府建議,垃圾收費法例通過後會有至少18個月準備期,正式落實收費後再有半年適應期,執法人員主要對違例個案發警告;適應期過後當局會嚴厲執法,執法人員會向違例者發出1500元定額罰款通知書,或以傳票檢控,首次定罪最高罰款2.5萬元及監禁6個月,再次定罪最高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